基于门禁系统的电能计量柜反窃电技术研究与典型实践
唐纪霞+刘亚辉+张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大,电力资源也成为了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类违法窃电行为十分猖獗,各种窃电方法层出不穷,给我国供电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提升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强化创新反窃电技术,才能有效减少窃电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简要分析了电能计量方法及其 有关概念,并对反窃电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电能计量反窃电方法
【分类号】:TU855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力行业得到了明显的进步,电力资源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突出。但是,伴随着电能应用率的提高,各类违法窃电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给我国的电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有关电力管理部门必须加快电力技术改造创新,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研发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反窃电方法,才能有效杜绝窃电行为,降低供电企业经济损失。
一、电能计量
(一)分类
现阶段,电能表是各电力企业的广泛应用的电能计量工具,我国的《计量法》对于电能表在电能检定贸易方面的应用也有着强制的规定,因此,电能表与其余电力行业的电测仪表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电能表的使用对象有普通电力用户和电力部门两种,因此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别。随着我国电网改造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电能表的应用率有了显著的提升。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电业部门对于监测自身供电量及发电量等指标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大量的电能计量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之中。
(二)电能计量方式
根据电力用户的不同,其电能计量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主要有应用于高压用电的高压侧计量、低压侧计量、以及应用于低压用电的低压计量三种电能计量方式:
1.高压侧计量
高压侧电能计量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城乡地区的高压供电系统(其电压为国家电压标准10kV以上)。一般情况下,在经过高压电流互感器(CT)以及高压电压互感器(PT)时,对其电量的计算需要乘以高压电流互感器及高压电压互感器的倍率。这种计量方法大多被10kV/630kVA受电变压器或者以上的耗电量较大的用户所使用。
2.低压侧计量
低压侧电能计量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变电站进线端及出线端的电压分别为国家电压标准的35KV、10kV及其以上的高压供电系统。这种类型的用户大多有其专用的配电变压器,其电能计量需要经过低压电流互感器(CT)。因此进行用电量计算时必须乘以其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倍率。这种计量方法大多被10kV/500kVA受电变压器或者以下的耗电量较大的用户所使用。
3.低压计量
这种计量方法普遍应用于城乡地区,供电用户电能计量一般会通过10kV的公用配电变压器。其实际用电量可以直接通过电表得出。这种计量方法大多被10kV/100kVA受电变压器或者以下的耗电量较少的用户所使用。
二、常见的窃电方法
(一)绕越计费装置
使用绕越计费装置进行违法窃电,不会与电能表本身产生较为直接的关联。绕越计费装置是主要原理是:将配变电压不高的磁柱直接接入到电力系统中,再通过对系统作用实施窃电。这样的窃电方法使用的大多是自动化计算的设备,所以其窃电行为没有一定的可追踪规律,因此,一旦窃电行为结束,所有窃电违法证据也将消失殆尽,给管理人员的确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更改正常电压
利用更改正常电压的方法实施窃电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操作方法:(1)窃电人员将TV的二次线路进行反向接入,从而使电能表表针反向转动,以此达到窃电的目的;(2)窃电人员切断电压线路中的芯线,或者保留电线外的塑料包皮,再将其直接接入到电压装置,使电压装置额外虚接一个电压线路,通过欠压的方法实施窃电行为;(3)窃电人员直接断开TV保险,或者将开关安装在电源回路的路线中,从而达到随时切断线路正常电压的目的,以此来完成窃电。
(三)移相法
窃电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将电能表内的正常接线进行更改,或在电能表线圈内接入与其没有电联系的电流或者电流,还有的是使用电容、电感的特定接法,将电能表线圈内的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正常相位关系进行更改,从而使电能表转动缓慢甚至出现倒转的现象,这样的窃电方法就被称作是移相法窃电。
(四)扩差法
窃电人员私自将电能表进行拆卸,再利用各种手段对电能表内部与电能计量有关的装置的结构性能进行更改,以此来加大电能表自身的计量误差,或者通过电流刺激以及各种机械外力等故意损坏电能表,使得电能表的安装条件受到改变,以此达到减少电能表计电量的目的,这样的窃电方法就被称作扩差法窃电。
(五)欠流法
窃电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改变电能表内对电流进行计量的回路,破坏其正常接线,或者故意损坏计量电流回路,使其发生工作故障,使得经过电能表电流线圈的电流只有很少一部分甚至直接被隔绝,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这样的窃电方法就是欠流法窃电。
三、反窃电方法
利用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窃电的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总结分析,其窃电手法大多表现在2个方面:(1)通过改装电能计量装置来进行窃电;(2)通过绕过计量装置来实施窃电。第一种窃电方法的操作方法较多,而且有着一定的技术性,所以其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第二种窃电方法常需要随接随用,或者隐蔽的长期接线,因此有一定的临时性与难度,而且风险较大。由于电能计量装置内主要有互感器、电能表以及一些相关的二次回路,因此,对于一些利用电脑计量装置实施的窃电行为,其预防与整治就需要从这三个部分来着手。
(一)增加屏柜或锁头
一般情况下,窃电人员对于电能表数值的改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供电部门及管理人员需要使用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反窃电技术方法,才能有效杜绝改动电能表数值等现象的发生。但是,增加屏柜与锁头的反窃电方法有着一定的使用范围,所以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反窃电方法大多只适用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地区。实施该方法时,需要工作人员在安装电能表时,尽量选择户外显眼的位置,不可安装在室内,才能有效避免窃电行为发生。此外,还需要供电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检,以便及时发现窃电行为。
(二)电流检查
供电管理人员需要利用钳型电流表对电能表内部分装置的数据进行检测。如,对电流互感器的一、二次电流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其检测结果,看是否符合有关比例,从而确定电流互感器的倍率正常与否;对进户线的各相电流进行检测,看其是否与用户电能计量装置出线处的各相电流统一,以此来确定电能计量装置中有没有接入其余用电荷。
(三)仪器检测
如果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具备一些必要的检测仪器,则可以借用这些检测仪器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有关问题,再将其与一般的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看其检查结果是否一致,以便及时发现与研究各类窃电方法。在使用仪器进行检测时,还需要注意各类仪器的使用。如在使用故障检测仪器时,必须注意保持三相电流钳口的方向时刻处于一致,才能避免出现电流钳口方向影响判断的问题。利用现场校验仪检测时,需要对三相、三相四线进行准确的设置,才能有效提高仪器检测的准确率,杜绝判断错误的现象。总而言之,利用检测仪器检测,主要是帮助供电管理人员进一步发现并确认计量装置出现的误差及故障,不能直接依靠仪器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四)电量分析
利用电流分析法进行反窃电管理,首先需要供电企业充分调查分析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及相关资料,并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用电信息数据库。再结合抄表记录对电力用户的用电量进行对比核查。将现场抄表的电量与上次抄表的电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客户的日平均用电量,再与用户用电信息数据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出现30%以上电量差,就需要全面检测电力用户的电能计量装置,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杜绝窃电行为,还能极大的提高反窃电监管效率。
(五)远程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式结构的电能表已经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远程控制设备可以有效杜绝利用感应电能装置进行窃电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对电线电路、电能计量装置以及用户用电量进行远程监控,在源头上加强了窃电行为的治理,有效减少了窃电行为。此外,对线路的架设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架设程序,从而杜绝用户私自乱接电表,减少窃电行为。供电企业还可在电能装置中设置专门的防窃电装置,从而达到防治窃电行为,保障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
(六)加大宣传培训
对广大电力用户加大有关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电力保护意识及观念,督促电力用户遵守电力管理制度。供电企业还应加大对企业内部电力管理部门的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反窃电技术培训,开展反窃电技术经验交流会等,提高供电管理人员的反窃电专业水平,保障反窃电工作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资源的有序供应关系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窃电行为严重破坏了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以及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找出更加科学的电能计量方法,加强反窃电技术,才能保证电力资源的有效供应,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现阶段,虽然反窃电技术层出不穷,但其反窃电作用仍不够理想。因此,需要供电企业不断完善电力计量管理方法,创新发展反窃电技术与装置,建立起更加全面的、科学的反窃电管理系统,提高反窃电工作效率,有效防治窃电行为。
参考文献:
[1]郭立才,彭志炜,范强.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综述[J]. 高压电器,2010,05:86-88+91.
[2]任蓉.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综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2:311-312.
[3]姚斌.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探究[J]. 通讯世界,2013,11:95-96.
[4]宋现云.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J]. 电子制作,2013,14:237.
[5]魏孙权. 电能计量反窃方法及技术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1:106.
[6]林建亮.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探析[J]. 河南科技,2012,17:67-68.
[7]张俊亮. 电能计量中反窃电的管理与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5:24.
[8]李汉健. 电能计量及反窃电方法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