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如何做好防雷安全措施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3月20日 23:35

观看防雷安全知识影像 增强春夏两季防雷意识

陈传宏

[摘 要]春夏季节是雷暴活动频发时节,尤其是七八月盛夏,雷电、强雷阵雨天气易造成人生危害,引发火灾、信息系统瘫痪等,并对公共设施、家用电器以及交通、网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防止和减少雷暴事故,我们应该了解掌握一些有关雷阵雨天气的成因及相关知识,从而做好防护措施,减少雷暴天气给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雷暴天气 成因 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34-01

1.雷电的产生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发生雷暴天气时常常同时伴有大风、飑、阵雨、冰雹等天气现象。

1.1 雷电现象 thunderbolt phenomenon

大气中与放电、电离有关的现象。

1.2 大风 gale

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1.3 飑 squall

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

1.4 阵雨 showery rian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

1.5 冰雹 hail

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2.记录规定

2.1 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2.1.1 起止时间的记法: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时间为终止时间。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止时间。如仅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

2.1.2 方向的记法:按八方位记载。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始方向,最后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终止方向。若雷暴始终在一个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要记天顶符号“Z”;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当起止方向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向。

2.2 飑只记开始时间。凡规定记起止时间的现象,当其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已终止时,则只记开始时间,不记终止时间。

2.3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3.天气现象特征

3.1 雷暴 thunderstorm

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亦可只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3.2 闪电 lightning

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3.3 阵雨 showery rian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3.4 冰雹 hail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雹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10mm。常伴随雷暴出现。

4.天气现象观测仪

天气现象观测仪是一种智能型多变量传感器,它由一个散射能见度仪,一个降水检测系统传感器以及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传感器组成。通过对这些数据变量的逻辑分析来判定天气现象。

4.1 散射能见度仪不仅能测量0~50.0km气象光学视程的连续变化,而且根据散射信号的速度变化来探测降水颗粒,并从光学角度估计降水强度和降水量。

4.2 降水检测系统,主要由光学雨量计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测量雨滴经过一束光线时由于雨滴的衍射效应引起的光的闪烁,闪烁光被接收后进行谱分折,其谱分布与单位时间通过光路的雨强有关,以及与雨滴的半径大小和雨滴降落速度也有关系,从而判断降水种类、降水强度与有无降水等。

5.危害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5.1 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5.2 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發火灾和爆炸。

5.3 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5.4 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5 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5.6 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6.防雷灾害措施

6.1 雷雨肆虐时,为安全起见,大家最好留在屋里,关好门窗,防止雷电入侵。雷暴虽然容易损害家电,但只要做好防护工作,就可轻松地避开雷暴袭击。

6.2 雷雨天气时,最好断开各种电器和通讯设备的电源和天线插头,暂时不予使用,打雷时请勿打电话。这时,为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还要尽量避免触摸金属管道,不使用淋浴设备。

6.3 最为安全的措施是安装避雷器。首先,建筑物应按防雷设计规范装设直击雷防护设施,如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它们能把雷电流的大部分引入地下泄放。其次,引入住宅的电源线、电话线、电视信号线均应屏蔽接地引入,这样部分雷电流也会泄入地下。

6.4 电闪雷鸣时,若正在户外,要穿雨衣或撑木柄、竹柄雨伞,不要撑铁柄伞。要注意避免靠近建筑物外墙和电气设备,尽量不要进入临时性棚屋、岗亭等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

6.5 其次,不要躲在树下避雨,若不得已需在大树下停留,须与树身、树枝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应尽可能地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并取下身上佩带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6.6 再者,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避免进行要和水产生作用的活动,如钓鱼、划船、游泳等。不要在旷野高举雨伞、铁锹、钓竿、球竿等细长突出人体的物体。

6.7 对失效的防雷设备进行更换,防止各类设施遭到雷击,把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文章 雷电 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