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
王乃琪++张高峰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步入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数据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广泛性、及时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相比其其他发达国家时间较短,在防护方面的技术较为薄弱,给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本文对新时期网络媒体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探讨了其重要性。
[关键词]新时期;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9;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329-01
引言
网络媒体就是信息化技术的一个产物,随着网络媒体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问题也更加严重,尤其是传播不良的信息荼毒青少年的思想健康,网络受到黑客、病毒的侵袭,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盗窃数据库资料等等,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加强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防护,保障网络媒体正常发展。
1 新时期网络媒体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1.1 网络媒体的基础薄弱
网络媒体的优势很突出,尤其是信息传播上,比如它的及时性、覆盖面广、储存量大等等优点为总网民所乐于接受,但是发展迅速,使得在相应的管理上出现了漏洞,加之网络媒体的传播、应用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并且互联网本身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尚未解决,这让随着互联网而出生的网络媒体,它的技术问题更加的繁复,安全性都很低。
1.2 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的传播
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媒体中存在着大量信息安全问题。很多不法分子和反动势力都是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来进行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的传播。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不法分子实施网络犯罪而不受约束和惩罚。虚假信息,很多的个人或者组织利用社会上的一些小事件进行小题大做,故意弄虚作假,扩大信息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导了社会舆论一边倒的现象。而且,很多国内外的反华势力,针对国内社会以及政治上的事件进行虚假宣传,导致了社会公众的错解,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的舆论和看法,进而对国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有害信息,随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逐渐增加,很多的黄色信息广泛的传播,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过很多的封建迷信以及宗教组织也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左右着社会公众道德,污染了网络媒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安全缺乏了合理的保障。
1.3 计算机病毒
很多的计算机病毒可以被识别,但是有的计算机病毒通过一定的技术伪装,并不能被及时的发现,特别是对于对计算机等知识和防范手段并不是很了解,就导致了病毒的入侵,把计算机病毒植入所攻击的网站之中,就可以很轻易的破坏这个网站。如今许多企业都建立的自己专门的局域网,但是局域网与互联网相连,存在互联网之中的病毒通过他的传染性进入局域网,这样使得一瞬间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被感染,破坏网络媒体的数据、控制权等。
1.4 网络媒体经营者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很多的网络媒体尽管在各种网络媒体的经营方面已经声明要保护个人或者组织的隐私,但是在实际的经营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疏忽,很多的网络媒体经营者在技术管理和运营安全的方面并灭有采取相关的监护管理办法,进而导致了病毒、黑客以及不法分子能够实施破坏行为。再者很多的网络媒体经营者出于利益的驱使,对浏览者、会员以及客户等使用者的信息进行的汇总、收集,进而转卖给其他的需要者,以谋求暴利,导致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
2 新时期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
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安全保护立法工作,通过对法律的监管以减少网络媒体安全事件的产生,加大对泄密、非法传播、恶意病毒以及虚假信息传播的打击力度,在司法、刑法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加强国内外网络媒体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不断地发展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絡媒体自身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网络媒体信息安全的保护制度和规定,将这一切的措施有效的落实。促进网络媒体信息安全的有效建设,为我国网络媒体环境以及信息安全的建设提供法律的保障。
2.2 加大人员和技术投入
组织一批专门的人员进行网络系统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更新的技术,一旦有未知情况发生,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做出回击或者是尽可能的减少因系统破坏所遭受的损失。建立专业的网络维护的人员,高密集的监控网络,随时修复漏洞和计算机的技术问题,清除病毒,将传统的媒体与局域网、互联网保持距离,加强保护。网络媒体的设备应该不断地更新升级,以防止各种恶意信息的侵袭,还有填补各种操作所产生的软件,增加自身防御的能力。诸如,随机的升级网络设置的防火墙和各种杀毒软件,经常的修改密码等。
2.3 加强网络媒体安全信息挖掘
网络媒体信息的保护是对媒体所有者、媒体传播者和媒体受用者的个人权益进行保护,要体现出网络媒体的价值就要从网络媒体的公共安全类信息进行信息挖掘,建立完善的信息挖掘、预警和安全处理机制,有效的提高网络媒体安全防护措施。在网络媒体信息安全方面,对于多种形式的网络媒体内容和格式在进行安全信息挖掘时需要克服的是语义方面的鸿沟问题。随着新兴媒体格式和媒体内容的出现,消除信息形式壁垒就要求信息挖掘工作必须克服媒体特征不统一的难题,从媒体的语意特征等方面寻找共同点,提高信息挖掘的检索和分类效率和准确度。
2.4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需要个人、企业、网络媒体运营组织全力合作,首先是个人要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也不要随意的散播别人的个人隐私。再次,对与企业而言,保护好自身的商业秘密以及有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传播。最后是网络媒体运营组织结构也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安全环境建设,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放心的使用媒介。同时建立健全安全保护预警系统,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重点关注,通过快速的反应机制和解决机制,将损害降到最低。全社会共同参与,自主遵守,减少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3 结语
网络媒体的普及速度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媒体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使用情况,对个人及社会都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传播很迅速,危害性也很大,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加大人员和技术投入、加强网络媒体安全信息挖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等措施,提高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促进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金泽.关于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4:28-29.
[2] 杨毅.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66.
[3] 张银林.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