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业创新升级势在必行
   来源:人民周刊     2017年11月17日 17:40

吴琼+刘斯会

百货零售业的“涅槃”需要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架构,从而让整个零售公司更加高效。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兴起,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境遇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话题。据《2015年主要零售企业(超市、百货)关店统计》显示,继2014年关店201家之后,2015年关店数量再创新高。仅主要超市及百货便已关店138家(其中未算华润万家)。2016年百货业关店潮继续蔓延,由于业绩大幅下滑、回天乏术且转型方向不明,将有更多的百货店不得不选择闭店。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转型创新成该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传统百货商场陷关店困局

外资百货华堂商场在北京设立的华堂商场门店十里堡店,将在11月1日迎来闭店日。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华堂商场门店入口处已经张贴了通知:“现我店二至五楼层已停止营业。”从10月30日的情况来看,整个华堂商场十里堡店仍在营业的只有一层和地下一层的超市。

据商场工作人员称,华堂商场一层和超市最后营业时间到10月31日晚上7点,之后便正式停止营业。经营了18年的华堂商场十里堡门店最终停止营业,值得注意的是,华堂商场十里堡店是华堂商场进入北京市场的首家门店,不仅时间最长而且具有标志性意义。

对于闭店的原因,华糖洋华堂(在业界被称为“北京华堂”)企划广报部部长程宁表示,北京华堂十里堡关店主要是经营状况一直不理想,虽然经过一系列调整但仍未摆脱亏损状态。据了解,华堂商场十里堡店是华堂今年在北京关闭的第二家门店,今年7月份,华堂关闭了大兴店。关闭十里堡店后,华堂商场在北京将仅剩下丰台北路店、亚运村店2家百货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馆,但北京华堂称“仍会力保上述门店正常经营”。

事实上,不止华堂商场、百盛百货太阳宫店以及北京漂亮广场均陷关店困局,而从百货、商超上市公司交出的最新三季报业绩来看,超半数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境遇不佳

“近年来,我国百货零售业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巨头出现定位模糊现象,经营业绩日趋下降,百货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重困境。”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虽然认为当前我国百货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比较平稳,发展景气度仍然比较低。大量百货零售店关店,即便是传统的百货零售大佬也未能幸免,企业确实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

至此,不免让人想到“换帅”的北京传统百货王府井。有媒体报道称,其在前任董事长刘冰的带领下,多次力谋转型变革,由从前的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多种业态共存,同时积极开始布局电商及打造自主品牌商品。但一系列转型措施的成效却并不明显,据该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不增反降,而净利润仅同比增长了3.96%。

事实上,境遇欠佳的百货公司还有很多。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0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数据中,百货店销售总额为4397.65亿元,相较于2014年增长了9.30%。而利润总额为46.14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12.05%。该统计样本的80家会员单位中,绝大多数为中国百货零售行业的骨干企业,年销售额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占92.50%,超过10亿元的占46.25%。

业内人士认为,为减少损失,许多公司不得不关掉部分店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马莎百货和金鹰商贸各关闭门店5家,百盛百货关店3家,但超市为关店的主要部分。其中,家乐福关闭18家(开店17家),人人乐关闭11家(开店7家),麦德龙、物美各关闭2家。对于去年关闭的43家大型超市与31家百货商店的统计显示,这些店面的平均存续时间不到5年,百货商店较超市还要更为短暂。

电商冲击效应

究竟何种原因导致百货零售业面临如此困境,张振认为,百货零售业自身经营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的压缩,而成本的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门店租金方面。另外,百货零售业的经营模式也较为落后,仍采用“制造商—中间商—消费者”的模式,制造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反馈不能做到及时有效。

不仅如此,在杜岩宏看来,宏观经济下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消费需求。且电商对百货零售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指出,在电商行业的剧烈冲击下,传统的百货零售业没有能够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电商对传统百货零售业的替代性逐渐提高,后者的境遇每况愈下。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电商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不管是美国著名梅西百货还是我国的苏宁和国美,均关闭了许多卖场,也采取了一些裁员的举措。宋清辉认为,这些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全球范围内整个零售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据清晖智库统计显示,有些公司2015年假日季的营业额仅为去年的50%。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百货零售业亟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宋清辉坦言,百货零售业的“涅槃”需要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架构,从而让整个零售公司更加高效。首先,百货零售业应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布局电商,借此摆脱一线城市高昂的人力成本和高租金问题。其次,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电商门店取货等服务,带动综合营业收入的上涨。不仅如此,还应发力O2O,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杜岩宏表示,百货零售店必须主动出击,通过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合作或是自建电商平台,引入大数据,实现全渠道经营和精准营销,提高经营效率。

目前国内很多百货公司都在努力转型,也有许多公司尝试向O2O发力。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提醒道,百货零售实体在O2O平台上无论如何转型,关键要找到真正提高服务消费者能力,满足消费需求的清晰模式。同时,还应重视实体零售最为本质的人性化服务,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杜岩宏也认为,差异化定位品牌,改善门店的设计风格,调整产品内容,提高服务性、体验式消费的比重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尝试新的运营模式,比如引入自有品牌和买手制运营模式。

“百货零售业只有转型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在加快与消费者需求相契合的商品供给的同时,要从传统的自营模式转向‘品牌联营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张振提出。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百货零售业大致是由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发展方向,发展为提供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更好地聚客。”杜岩宏分析道。

拥抱“互联网+”

据悉,21世纪初期的购物中心每年以100~200家的数量新增。至2012年后,这一数值便增加到了300~400家,而2015年购物中心比2010年时增长了893%。购物中心的数量爆增,也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市场对它的认可度。

从区域分布来看,“该市场会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及扩张。一线城市百货零售资源供给过度,二线城市不同程度饱和,但三四线城市仍处于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发展空间。”张振还表示,该行业会由“单店经营”向连锁化经营方向发展,由于连锁经营模式可以突破传统地域和市场限制,有利于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拓展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这在他们看来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互联网+”思维已渐入人心,传统百货零售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可发挥实体商店和物流的双重优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

虽说当前遭遇互联网电商阻击下的百货零售业已经陷入困境,每家百货零售企业都在借电商、城市商业综合体等转型突围。相较而言,传统的百货零售业的体验优势却是电商无法比拟的,它们完全可以借助体验式营销扬长避短。宋清辉告诉记者:“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一大批传统的百货零售企业转型初见成效,中国的百货零售业或将发生较大的转变。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百货零售业需要注意与电商的错位竞争和去同质化。”

无论我国的百货零售业未来发展究竟如何,在业内人士看来,该行业亟待转型创新的发展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百货 一线 零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