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举集团之力 扛自主大旗
   来源:汽车纵横     2017年12月13日 06:40

广汽集团5月产销双增合资自主SUV扛大旗

于杰

一年前的201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介绍了广汽的十三五设想,各旗下公司目标加总超过了300万辆。但在一年之后的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口中的2020目标降到了更加保守的240万辆,这个数字比广汽的十二五计划还收缩了不少。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自主品牌100万的销量目标,虽然横向对比其他车企集团已经相当保守,但是作为广汽集团十三五规划中唯一“加码”的指标,广汽自主、广汽传祺显然任重道远。而以整个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其实早已占据了广汽的核心。

“喜忧参半”十二五

从刚刚过去的那个五年的表现看,广汽应该是“喜忧参半”的。

根据广汽公布的2015年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2015年汽车销量同比增幅为10.86%,其中自主品牌传祺实现汽车产销超18万辆,同比增长约50%。在陆续推出的缤智、传祺GS4、汉兰达、雷凌混动等多款热销和畅销新车型中,传祺GS4月销量跻身全国SUV三甲。在2015年J.D.Power发布的新车质量报告中,传祺排名第八,2014年度上升了6位,连续三年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了0.5个百分点。集团营收方面,广汽集团2015年营业总收入为294.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1.43%。 其中贡献最大的依然是旗下自主品牌。

纵向比较,广汽无疑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一个自我超越。但是横向比较,广汽在各汽车集团中的位置和表现对比远远不尽如意。在十二五初始广汽设立的目标是产能规模达到300万辆,但2015年广汽的全年产销仅为129.97万辆,完成率只有43.3%。自主品牌方面,广汽的十二五目标设定为30万辆,而最终在50%的增速下广汽自主乘用车也只实现了19.5万辆的额度。另外,跻身于上汽、一汽和东风第一阵营的希望也随之落空。

销量目标收缩,“务实”下一个五年

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的演讲台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公布了广汽集团的“十三五”发展战略——1513。1513,即:一个目标,五大板块,一个重点,三个突破。

“一个目标”是力争2020年完成汽车产销量达24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13%,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利税总额超500亿元,成为先进的汽车集团。曾庆洪认为,十三五期间广汽的增长能够达到行业的两倍,如果行业的预期增长是6%,那么广汽希望能够达到12%左右。“五大板块”是指做强做实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五大板块。曾庆洪说,“广汽可能是产业链最长的一个。五羊摩托车,五羊单车,我们有十多个品牌。中国汽车集团谁做过单车,谁做过摩托车?可能是广汽整车、零部件、服务贸易、金融(全都有)。”所以对广汽来说,在接下来“如何实现产业链协同效应是个问题。”“一个重点”,举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实现自主品牌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广汽自主品牌的发力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广汽传祺能否最终进入自主品牌主流阵营并站稳脚跟,还要看广汽的十三五表现。“三大突破”是指在电动化、国际化、网联化三个方面实现全面的突破。

其实,早在2015年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冯兴亚就曾披露了广汽集团的十三五设想。与1513规划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不同,冯兴亚宣布的广汽十三五设想透露了更多具体目标。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广汽集团将打造3个年产销百万辆级别的公司,并着力发展自营电商平台。到2020年,广汽自主品牌规划目标产能将达到100万辆;日系业务则将贡献200万年产销,其中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将各自冲击100万年产销,后者产品阵容将达到10款以上;与菲亚特、JEEP、克莱斯勒的合作将进一步推进,到2018年JEEP品牌将覆盖从紧凑型到全尺寸豪华SUV的全线产品。

将各个板块2020产销目标加总,广汽集团2020年预期产销规模已经超过300万辆。不过,可能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也可能因为2015年底十二五收官之时令人“失落”的销量成绩单,让一年之后的广汽对销量目标有了更务实的想法。一年之后曾庆洪口中的总目标从300万级降到了更加保守的240万,这个数字比广汽的十二五计划还收缩了不少。

自主之重

广汽集团十三五规划中自主品牌100万的销量目标,虽然横向对比其他车企集团,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保守,但是纵向对比自身,广汽传祺还任重道远。而且,对比广汽的十二五和十三五计划,总销量目标收缩,新能源目标不变,唯有自主品牌从30万辆“加码”到100万辆。看来,广汽果然像自己曾经承诺的一样,以全集团之力发展自主品牌。

关于广汽自主品牌及其新能源方面的规划和发展状况,《汽车纵横》记者也在2016中国论坛期间对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坚进行了简单的采访。或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广汽在下一个五年当中对于自主品牌及其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更多设想。

【访谈实录】

汽车纵横:请问广汽在自主品牌技术研究以及创新方面的投入比例是多大?

吴坚:广汽集团从2005年开始自主品牌战略以后,每年都对自主品牌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整个集团每一年下来整个研发投入大概是占到整个企业销售的3%左右。但是自主品牌这块,我举个例子, 2015年我们整个研发投入占了传祺销售总额的8%,大概是这么一个数。

汽车纵横:广汽的研发侧重哪些方面?

吴坚:研发实际上是两个内容,一个叫R,一个叫D,所谓的R,research就是做研究的,D是做产品开发的。我们研究院的工作实际上是覆盖了两个方面,作为产品研发来讲,我们首先的主要工作是为自主品牌服务,尤其是传祺品牌,这一次大会大家也都体验到了我们GA8这个新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这也是我们广汽研究院的研发产品。

除了做产品研发以外,我想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做相应的技术储备,包括未来的一些技术应用方面的储备,包括新技术的研究。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或者我们叫创新驱动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一般会是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然后研究一代,大概是三步骤。

汽车纵横:目前在研究的一代是跟新能源有关吗?

吴坚:新能源是永远的话题,实际上大家说的新能源可能更多是说新能源汽车,我们更多的是讲新能源动力总成方面的技术。

汽车纵横:自主方面在研发动力总成的技术吗?

吴坚:是的。我们这一次在新能源展展出了具有广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混合系统GMC,以及我们的1.5ATK发动机。其中机电混合系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新能源方案,它可以实现存电、插电和混合动力所有的功能,因此是代表未来的一个方向。

应该说我们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做到这两个产品。这两个产品应该是我们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发挥非常大作用的核心技术。车展上,万钢部长到我们的展台,特别对我们这两个技术表示了赞赏。

汽车纵横:这些动力总成技术已经在广汽乘用车上使用了吗?

吴坚:6月份我们会推向市场。

汽车纵横:6月份推向市场的大约有多少辆车?量产的情况如何?

吴坚:从生产准备来讲,广汽乘用车已经成立了新能源公司。目前在广汽新能源公司,理论产能是可以达到两万台的。

汽车纵横:理论上?

吴坚:是的,它的产能是达到两万台的,但是受到各种各样市场的约束,一些地方保护,包括一些政策方面的约束,实际上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蛮大,并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市场的接受程度,这是一个大问题。

汽车纵横:现在的市场情况怎样?

吴坚:比如说我们的GA5 PHEV目前在手上的订单已经超过了3800台,今年我们的目标大概是8000—10000台,是没有问题的。在十三五末,我们要达到20万台,这是我们在去年广州车展的“十三五规划”新能源规划里面已经向大家披露了。

汽车纵横:目前来说,广汽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推广相对比较保守。广汽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扭转局势的总体计划吗?

吴坚:实际上,我们在2011年已经推出了我们自己的混合动力的车型,在广州进行了示范运行,混合动力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由于我们国家尤其是补贴这块主要是针对纯电和插电式的,因此我们这两年的主要精力转到了纯电和插电这两个方面。

从技术路线来讲,作为研发人员或者说是广汽这边的研发人员来讲,插电式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会加大力气在插电式的混合动力上,这个目前是广汽的主要战场。纯电从技术难度来讲,比插电式要简单的多,对我们来讲不是问题,把插电做好了就好。

总体来说,广汽希望在未来能够向用户提供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能够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新能源车好处的一些车辆。所以我们有纯电,也有插电式,包括未来我们也有混动式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

汽车纵横:具体会推出哪些车型?

吴坚:我们6月份首先会推向市场一款PHEV的产品,与此同时我们基于现在卖的最好的一款SUV GS4的基础上推出一款GS4 EV。在9月份,我们同样会际遇GS4平台向社会推一款PHEV,也就是说我们在2016年将会有三款新能源车向社会进行推介。

汽车纵横:价格大概定位在什么水平?

吴坚:目前定价还没有公开。我可以用一个数据来对比,就是我们的GA5的PHEV目前正在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销售,它的价格大概是19万多,把补贴扣除了以后它大概是十二三万,也就是与我们现在GA5常规车的价格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只要买的起常规车,就同样能够消费的起新能源车。而且我们的车特别大,在各地方的运行大家都非常满意。很遗憾的,我们现在产能确实有点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常规车的需求实在是太大,所以在生产的安排上我们还有欠缺。

汽车纵横:广汽在轻量化和智能化方面有哪些准备或者计划吗?

吴坚:我们在轻量化方面除了做常规的,包括材料、结构方面的优化以外,也在探索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可能大家通过一些媒体也能够知道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基于石墨烯的一些复合材料车身方面的一些研究。

车联网这个话题非常大,但是我相信我们2013年率先上市的智能传祺已经向大家证明了广汽集团首先在量产车上早已经应用了车联网的相关产品。去年的车联网方面的产品的应用已经超过了80000多台,大概占到了我们整个销售的14%左右,相当好的一个成绩,也跟这个车的配置有关。

基于互联网或者车联网的硬件平台,我们陆续还会再继续开发,或者说未来有条件的话,会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在车联网方面做进一步的应用开发,包括后台,包括移动通信,包括我们的智能驾驶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们的智能驾驶也是在2014年的广州车展首次亮相了无人驾驶车,2015年的1月份在北美的车展上也都亮相了。目前我们的无人驾驶车已经到了实际道路的阶段,应该说现在处于第二阶段,我们智能这块分成三个阶段。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参加两个活动,一个是智能车的大赛,另外一个是国家基金会组织的“一带一路横跨中国的无人车挑战赛”。

汽车纵横:2020年将是“咖啡法则”的最后截止期,到2020年乘用车产品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到5.0升,广汽会如何应对?

(注:2013年3月20日,工信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5部委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要求乘用车企实现2015年和2020年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100公里和5.0升/100公里的目标。由于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英文缩写为"CAFC",所以该政策也被业内称为“咖啡法则”。)

吴坚:燃油消耗调整法是从欧美国家拷贝过来的一个油耗限制的法规。它要求整个生产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车辆的平均油耗达到某一个限制,在这里面也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整个企业的平均油耗,还有一个是单车的油耗,就是我们可能卖了十款车,每一款车能不能达到,它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并不是简单地做一个企业的平均油耗就完了。所以,要满足这些油耗法规的工作上,要做的工作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肯定要做好准备,要做好相关的储备。

简单地说我们会从新型动力总成、车辆的轻量化、智能化智能驾驶,这些技术的应用,努力地达成我们整个企业的平均油耗。当然还有产品规划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可能大排量的车辆要减少,也许要增大小排量的,这样一个产品的布局。比如我刚才提到我们混合动力的应用,还有新能源车数量的增加,是一个综合的。我们很有信心,从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到2020年达到5升,对广汽自主品牌来讲压力不大。

五羊 品牌 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