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空管系统的应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现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看,其关键问题体现在飞行数据处理方面,要求引入相应的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以此实现
[摘 要]空管自动化系统;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V3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15-01
前言:我国近年来民航事业的发展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且在空中交通管制方面也随之不断完善。然而因空中飞行流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使交通管制工作面临较多难题,尤其地面与飞行驾驶员间的沟通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交通管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便引入自动化处理系统,确保飞行电报得以有效处理,在这样才可使飞行更为安全可靠。因此,本文通过对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现行空中交通管制中空管系统应用现状
飞行航行系统实质与大多地面交通系统相近,都要求做好顺序、时间等编排工作,确保整个航线运行较为畅通,防止出现航空器与建筑物或其他航空器碰撞等事故。但区别于地面交通系统,飞行航行系统时间要求上较为严格,要求做到飞行、进入导航台等都需以规定的时间为标准。假若飞行中存在天气问题,还要求做好航行计划更改工作。由此可见,无论飞行时间安排、飞行计划调整,若完全以人工操作与管理方式为主,将存在较多困难,所以应注重将自动化处理系统引入其中。现行自动化处理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对国际机场与国内机场航行电报进行收集,并在分析收集内容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处理工作,且系统自身可直接依据数据结果完成飞行计划的安排。同时,空管相关部门包括通信部门、气象部门、车队部门以及组长值班室等都可接收到航班的实时动态,操作人员仅需利用自动化系统便可完成工作任务,且可将以往操作中的失误率控制到最小范围[1]。
二、 飞行电报的相关概述
飞行电报作为现行空中交通秩序维护、飞行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其容易受较多因素如突发干扰或传输体制等影响,出现报文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尤其现行飞行电报在数量与类型上都处于不断增加状态,若依托于传统处理算法,将难以保证飞行电报识别正确率以及处理效率。以现行民航飞行电报的类型看,其包括极多如飞行预报PLAN、修订飞行预报COR、领航计划报FPL、起飞报DEP、落地报ARR以及返航报RTN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电报,其适用于不同时间段内,如紧急状态下飞行电报主要以RCF、ALR为主;而事务电报一般以SPL、RQP为主;处于飞行状态下的电报通常为LAM、ACP与EST等,是管制部门用于协调管制权的电报。现行飞行电报在实际编组中往往采用固定的信息格式,且保证利用一个单相数据或多个排列数据进行编组,其目的在于使自动化系统能够有效处理飞行电报。但现行飞行电报实际处理中仍存在较多明显问题,如电报编组丢失、报文编辑数据不合规定、编组位置不合理等,加上航路信息的不断更新,假定自动化系统未做好相关信息数据同步,很容易在电报派发中,系统难以进行航路数据的正确解析[2]。
三、 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的具体方式
(一) 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系统要求
在整个民航系统中,不同管制部门在电报类型上也极为不同,以其中总局专门批文为例,其在存盘中多以B.B或UO等文件名为主,而其他类型电报则需通过自动化处理系统完成处理过程。通常对于飞行计划问题,自动化系统会将飞行降落信息提供给工作人员,且涉及机号更改工作或飞行机号不固定的情况,系统可自动完成更改与填补工作。根据控制交通管制需要,往往会将计划报指令向系统传输,此时系统将以本日飞行信息与天气状况进行计划报的制作。同时,自动化系统本身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其能够对异地网络进行连接,通过对天气状况与飞行信息的获取,完成次日飞行计划的安排。再如起飞报,当自动化系统接收起飞报后,会自动将该航班的起飞时间、降落时间传递给工作人员,并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完成自动编报过程。同时系统功能除表现在动态报指令外,也可索取计划报。例如,国内某机场需对首都机场计划报进行掌握,但首都机场的计划报未成功发出,此时需利用自动化系统索取邻近机场计划报,当索取过程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
另外,自动化处理系中,其也将相关的的查阅、编辑、成品生成打印以及调配提醒等功能引入其中。但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需依托于机场工作员的操作与管理,如对飞行电报进行编辑或修改等。一般为符合机场管理需要,自动化处理系统还需提供相关的航线保障清单、航班正常率统计等,这样才可使空中交通管制水平得以提高[3]。
(二) 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的相关原理
自动化系统用于飞行电报处理中,大多机场多选用几台计算机,且选用DOS5.0以上的软件,而在汇编软件方面可引入VISUAL BASIC FOR WINDOS。该系统在运行中,可使不同机场间自动转报通信得以实现。需注意的是转报通信的实现,要求严格设计硬件接口,并保证ASCII码可与五单位码进行转化。具体进行通信程序设计中,在做好串行口编程工作的同时,需保证首发终端得以实现,这样可使飞行电报能够实时接收,且电报的处理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在飞行电报处理中,应的注意将逻辑识别法引入其中,其在接收电报后会自动完成报文格式的处理与报文分组等,确保报文中存在的问题如变字或不合规定的数据都可逐一解决。完成所有飞行电报处理工作后,系统软件将会自动进行汇总与分析,使处理结果按照相应的报表形式进行展现。另外,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中,要求对其中内存问题进行考虑。一般系统软件具有较大的代码,在保证常规内存得以预留的基础上,还需扩展汉字显示字库,避免因内存开销问题而影响电报处理效果。现行为使自动化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可将加速技术引入其中,如基于DOS的加速技术,可为飞行电报的处理提供保证[4]。
结论:飞行电报的有效处理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实际处理飞行电报中,应正视当前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电报的不同类型与实际处理需求,通过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使系统处理飞行电报的效率得以提升,将飞行电报带来的误差控制到最低,进而提升飞行的安全性,推动民航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涛. 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飞行电报自动化处理[J]. 硅谷,2012,14:27+8.
[2]胡今晶. 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管理探析[J]. 信息通信,2015,06:286-287.
[3]梅瞳瞳. 空管自动化系统飞行计划航迹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白志刚. NPort在AirNet空管自动化系统中的设置程序[J]. 空中交通管理,2011,03:22-23.
作者简介:罗宏涛(1977.04--);性别:男,籍贯:四川省江油市,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空中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