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3月05日 09:41

刘飞龙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水环境监测的准备工作,其次阐述了水环境监测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水坏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准备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02-01

1973年,我国正式创立了水环境保护标准,并且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套相对完整的水环境保护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多个方面,主要由水环境监测方法、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等组成。虽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相对成功和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缺陷的地方,因此,解决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

1、水环境监测的准备工作

水环境监测方案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理、地质和人文、社会情况,为了确保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布设监测点,要结合当地的地图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要保证在监测工作进行的过成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技术的规范性。选择的监测点也必须是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监测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准备到位。首先,事先做好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以保证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时无人身危险;其次,监测时采用的设备和试剂要准备好;第三,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时所用到的设备难免会被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和腐蚀,要及时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再次使用时不出故障;最后,对仪器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要根据使用的次数和使用的范圍具体而定。

2、水环境监测的现状

水环境监测是依照水的循环规律(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水的质与量以及水体中影响水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进行监测。多年来一直采用常规指标监测水环境质量,控制水环境污染,其中有机污染采用(COD、BOD)等综合指标来控制。应该说,这些指标对于控制无机污染和一般有机污染是有效的,但是,COD等综合指标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它们控制不了那些存在于水中的微量或痕量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为这些化学毒物对 COD的贡献很小,其至没有贡献。

目前,各监测站提供的有机污染现状仍处于常规指标的监测,对有毒有机物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故对有机物监测能力的提高则应是十分关注的问题。监测数据是管理、决策的依据,故监测工作必须加大力度、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大范围性等。

3、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监测体制问题

没有完善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体制,导致了水环境监测遇到很多问题,水环境监测部门属于政府机构,但是政府机构中涉及水环境监管的部门比较多,这就导致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有的时候,很多部门同时管理,使得下面的不好去实行,这样工作的效率往往降低很多。有的时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导致工作难以顺利稳定的进行,甚至出现水环境污染的事件后,相互推卸责任,因此出现了职能不明等情况,导致了工作散漫的情况,对控制水环境的污染,及出现污染后的治理情况很不利。

3.2 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流域水环境的预防和治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究其原因,体制不健全。首先检测时候的方面太过于单一,使得很多企业在污染了水环境的同时还钻空子,躲开监管部门的制裁,而且监管部门往往只是看中某些个点,对于整体的全面控制的手段还是很缺乏的,导致很多地区的的治理没有起色,这里治理那里排,神仙也没办法搞好。再者,标准太过于统一,没有结合各个地区的特色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因为每个地区的检测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检测内容差别很大,用一套方法,显然是不适合使用的。只有结合好地区的特点,制定的监测方案才能更好的解决不同区域出现的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监督评估机制的匮乏,使得我国按照地方分别管理的水环境监管部门工作的效率极其的低。最后现在的高科技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展开使用,但是水环境控制这方面应用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应当利用互联网及其他的高科技技术把水环境的监测部门武装起来,来提高部门对信息的控制以及对流域水环境的宏观监控。至少网络平台是必须的。

4、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措施

4.1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体系和机构的建立是质控的基础

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体系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规范实验室分析测试工作和全体人员行为达到质量目标的依据。明确监测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能,做到各部门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认真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同时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4.2 加强质量控制,重视基础性操作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节涉及到监测的各个步骤,包括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标液的配置和标定、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绘制、天平的检验、分析仪器的检定、玻璃量器的校验、试剂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基础知识要扎实,基础工作要做细,这样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4.2.1 加强对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需要。实验室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保证实验室的设施、测试场所以及能源、采光、保温、通风等方面满足监测工作的实际要求,保证环境条件不对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测量准确度、稳定性及操作性,避免产生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整齐、布局合理。

4.2.2 确保监测分析仪器正常工作,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水环境监测要使用多种仪器设备,而仪器设备的性能状况和量值能否准确可靠,关系到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要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定期检定、校准工作,以确保监测分析仪器工作正常,保证仪器设备量值准确可靠。监测仪器合理使用,使用后及时清洁,防止玷污。

4.2.3 加强对实验试剂的控制,确保试剂满足实验需求,实验试剂要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配制试剂时,实验用水应满足要求。特定项目用水应特殊处理,如有的项目需配制超纯水、无酚水等,以保证配制试剂满足实验要求。

4.3 培养专业人员,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

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是质量控制的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中员工的素质是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加强业务培训及岗前培训,严格制定员工考核制度,特别是对关键人员资格审核,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教育培训要重视业务技术的提高,更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监测人员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业绩。树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的奉献精神和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4.4 做好后期综合评价工作

这是最终环节,注重以综合技术为手段,重点要完成数据向水环境质量定性结论的转变。高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有力的体现了一个监测机构的综合水平。

5、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水环境监测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和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早日实现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王晓艺,福建省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发展[J].水环境,2011(05).

[2] 石玉峰,钟秀.切实加强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12(11).

水环境 文章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