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五个环节”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3月07日 09:43

于江岩

[摘 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只有常抓不懈、持续给力,才能真正务求实效、取得长效。本文针对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提出要抓好示范引领的作用、抓好教育引导、抓好源头预防、抓好监督检查,并严格执纪问责。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贯彻落实,把加强作风常态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作风常态化建设的新成效凝聚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

[关键词]作风建设;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TE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07-01

1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需抓好示范引领

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具有无法替代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等于立起一个标杆、树起一面旗帜、倡导一种精神、弘扬一种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开局起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干部表现的好与坏,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群众对领导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尤其是更看重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有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就是因为这些干部言行不一,说做不一致。各级领导干部要争作改进作风的表率,身体力行,狠抓落实,在执行改进作风相关规定时,带头做起,不坐超标车,不搞迎来送往,不参与公款宴请,不出席各类庆典、论坛等活动,自觉做到标准高于群众,行动先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同时,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工作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抓落实、带头解难题,敢于沉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下到矛盾复杂的地方去,落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当中去,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展示良好的工作作风。

2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需抓好教育引导

我国自古强调“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都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过明确要求。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业绩大小,只要放松学习,忽视思想改造,那么在是与非、善与恶面前,难免发生认识错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腐朽思想和不良風气的考验,思想上放松了要求,作风上出现了滑坡。这就需要我们从党员干部思想上入手,从理想上着力,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能力、净化自我精神,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加强党性修养与强化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实践磨炼意志、坚定信念、增长才干,使道德规范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内心信仰。要将强化教育,提升素质,作为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先导。在教育对象上,突出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分层次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组织领导干部讲党课;在教育内容上,集中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改进作风等规定,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教育方式上,采取专题辅导学、深入基层学、工作实践学等方式,强化学习,通过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等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同时,要科学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网络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网上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3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需抓好源头预防

不集中正风,治不住;不依靠制度,治不长,这是一条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作风建设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既要靠自身素养,更要靠良好的制度规范管理。通过出台规范干部行为、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细化调查研究等具体办法,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提供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有了好的制度机制,发挥制度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往往能让好的作风得到更好的弘扬、让不良作风得到更有效的遏制。我们要根据人的本性和人的行为基本规律来设计即好操作又管用的制度,努力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财。同时,狠抓制度落实,从执行制度上为改进作风提供保证,再好的制度不落实,还是等于零。因此,要切实发挥制度作用,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反制度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做到从快从严,使各项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刚性约束,为转变作风提供有力保障。

4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需抓好监督检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在执纪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用好监督这个利器,不扭住查处这个关键,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摆设,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抓好监督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有利于规范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减少和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预防和纠正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班子作风。在监督途径上,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在监督管理体制上,树立监督常态化推动作风整顿,建立作风明察暗访机制,重点实现全员督导,对群众重点反映的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加大问责力度,对作风建设严格把关。在监督方法上,突出抓好日常监督检查。采取定时或不定时、抽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抓好作风建设,对检查中发现存在违纪现象的个人进行严肃批评,并督促及时整改。注重对节假日时段监督,通过电话抽查、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着力整治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开展专项督查,集中整治“慵、懒、散”等问题,认真查找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有针对性的建立完善起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同时,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渠道,认真受理作风建设方面的投诉举报,坚持快查快办,限期办结,严肃查办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核查结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认真回复,及时公布查处情况和结论。

5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需严格执纪问责

惩治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有力的预防,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通报,达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的效果。对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坚持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防止小错误酿成大问题。对形式主义、奢侈浪费、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及时调查,严肃问责,加大惩治的威慑作用。对明察暗访和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惩治一起、曝光一起,不让一些干部抱有侥幸心理。对普遍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线治理,在治标的同时促进治本。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把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详细部署,狠抓落实,同业务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党员干部,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手段,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对作风问题频发、作风整治不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同志。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部门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努力使不良作风从“不敢为”向“不能为、不想为”转变。

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为作风建设开了新局,取得了成绩。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需要形成常态化机制,让我们运用前期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指导作风建设,使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地走进我们的工作,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和昂扬向上的理念。

调查 文章 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