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理论探析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3月12日 02:01

自治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

薛楠

[摘 要]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价值取向,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党的基层组实施织党务公开的有效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党;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76-01

1 前言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党务公开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基层组织党务公开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党务公开的内容不确定性。往往事后公开多、事前公开少,过程公开少,公开不及时等。在实践操作中党内信息偏重保密,公开程度较低。党内的绝大部分信息有各种密级,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党内成员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获取党内的各种信息。党员特别想了解的事务和特别想知道的时候不公开,而公开的内容党员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使党员感到有被操弄的心理感觉,严重影响了党内关系的和谐。二是党务公开的范围存在着模糊性。哪些是可以公开的,哪些是需要保密,往往界线不清,缺少有效规定,这也造成了该公开的不公开,不该公开的予以公开。把政务公开混为党务公开,引起党员群众的不满。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加速执政党信息公开提供了硬件条件,但不少党建网站栏目千篇一律,信息陈旧,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网站重复媒体的新闻报道;有的党建网站除了主页上的网址和几个栏目名称外,成为“空头网站”,导致党内成员和公众对其缺乏兴趣。三是一些党内领导认识上的偏差性。党务公开这项工作一般的党员群众很难自发实施与操作,必须由各级组织和领导积极领导和推行,有的地方领导认为推行党务会影响领导的威信,给工作带来麻烦,因此一些领导对这项工作能推则推,思想上不有少顾虑。

3 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价值取向

3.1 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

在基层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的最大特点是以基层群众为公开对象,以群众最关心的党内事务为公开内容,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通过党务公开,人民群众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依据党的重大政策制定的各种措施方案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影响组织决策的形成。这也是对党所强调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的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随着党务公开的实践不断增强,成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工作的依靠力量,会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拥护,巩固党政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3.2 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提升党内民主的广度和深度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基本国情、文化传统、制度缺陷和党员的民主素质等诸多因素影响,党内民主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成为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契机。列宁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离开党务公开,党内事务和党内权力运作就不能在阳光下进行,民主则是一具没有实质内容的空壳。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够大大拓宽党内民主的广度,而且能够增加党内民主的深度。它首先保证了党员民主权利中的知情权,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保证党员有效行使意见建议权、批评监督权、讨论权、选举权等其他民主权利。

3.3 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实现信息动态平衡

信息对称是指有关政治信息持有者与政治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是民主政治过程所追求的一种信息动态平衡。对于基层来讲,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需求者,基层组织是信息的持有者。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作为信息需求者,公众对信息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量的层面还体现在质的层面。这就要求信息持有者对信息的提供要做到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而不能流于形式、敷衍公众。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的实质就是将政治信息充分、全面、完整地公之于众,消除基层组织权力运行的神秘感,摆脱“你讲我听”、“你说我做”的不对称状态,使党组织与公众在信息对称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牢固的互信关系。

4 党的基层组实施织党务公开的有效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党执政以后,党从秘密状态和“非法”地位成为公开合法的政党,党务公开成为发展党内民主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务公开仍然存在着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必须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进一步转变和创新执政理念,充分认识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党内民主意识,不仅要勇于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还要善于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学会执政。

第二,大力宣传,正确引导。作为党组织应该积极转变思想,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黨内法规的要求公开内容,并且只要是党员、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凡不涉及党内重大秘密的都应公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民主化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党员、群众都应该积极要求了解党内各项事务,主动给党内各项重大事务献策献议。这样不仅能够督促党组领导干部公开党组织的各项重大事务,也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规范内容,依法办事。各种党内信息,凡属党章和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信息,凡是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当公开。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党组织的决策活动、执行决策的活动和对其监督的活动;干部选举和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领导于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群众普遍关注的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组织所掌握的有关重大信息。有关党的历史档案也要逐步适时公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历史档案规定解密的时限和范围。同时,还应当公开党的经费使用情况。每年的经费使用状况应在一定范围内向党的代表大会、党员报告。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予以规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党务公开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潘泽林、曾健生.党务公开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10):60-62.

[2] 张书林.论党务公开[J].北华大学学报.2017(01):115-116.

[3] 刘菲菲.推进党务公开是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J].东南大学学报.2016(09):88-89.

党务 文章 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