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放管服”改革 构建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03月24日 13:30

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 银川模式 升级版

陈文奇

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概况

中关村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在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介绍中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介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关村示范区高新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示范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7645家,2015年企业总收入4.08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1/6;实现增加值5557.4亿元,占北京市比重24.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6.8%;技术合同成交额2905.5亿元,约占全国30%。2015年,企業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全市1/5、全国1/10。2015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企业4.9家,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创业的新地标。

中关村拥有一批具有影响产业格局的企业和品牌,改变产业发展格局的企业不断涌现,百度、京东、小米、滴滴、美团等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中关村通过创新创业环境的打造,不断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引进境外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资本,支持跨国公司与示范区企业合作,推动中关村企业境外并购、境外孵化、境外研发,加快整合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子公司、研发机构达到300家,外资企业达到1521家。此外,通过行业领军人才的不断汇聚,在中关村已产生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

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中关村坚持创新引领战略,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互联网、纳米材料等新技术。2015年,在中关村发生投资案例和金额都占全国的40%以上,每万人拥有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38.5项。同时,积极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引领新模式发展潮流,产生了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60多家创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

目前,中关村核心区功能强化;中心城区分园加快转型升级,企业总收入占示范区的比重超过70%;郊区十园着力提升创新资源承接能力,经济增速是示范区整体的2倍,形成“一核两极三带”的格局。

(二)持续优化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中关村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包括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文化等六大要素,以及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三大环境。

领军企业带动着产业上下游企业,同时,培养新的团队,孕育新创业者;高校院所和高端人才是推动创新的主体;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充当着创新创业加速器,中关村创新创业文化贯穿每个环节,各个要素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关村的发展模式,不是圈地、优惠、招商,而是不断使各种要素相互关联、有机作用,打破束缚,释放活力,构建好适宜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这是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经验。

二、中关村“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

(一)中关村“放管服”改革进展

一是深化和推广“1+6”、“新四条”、“新新四条”政策。在中关村试点基础上,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研究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相关政策文件已在2015年底和2016年上半年印发,并推广至全国。9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在中关村股权奖励所得税试点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将期权、限制性股票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二是推进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改革。2016年3月,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为外籍人才提供签证、出入境、居留等方面便利化服务,其中“绿卡直通车”、在华永久居留积分评估等10项政策为全国首创,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了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目前中关村已有联想、小米等公司百多名高端外籍人才通过“直通车”获得绿卡(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三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改革试点。为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提升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协同发展,经积极沟通、争取支持,2015年11月30日,国家食药总局做出了《关于支持中关村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事项的批复》。

四是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市工商局已印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促进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了《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名称自主预查管理办法》和《关于优化审批程序简化登记手续支持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发展的意见》两项细则,积极落实相关政策。

五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改革,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2012年,“一行三会”等国家9部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确立了中关村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示范区中心支行,各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2016年4月,银监会等部门启动投贷联动试点,中关村纳入首批试点区域。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北京银监局发布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开展投贷联动的十条支持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新机制、新产品和新模式,加大对中关村示范区科创企业投资力度,为中关村示范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实现试点银行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进一步完善服务新经济的新金融生态体系。积极开展民营银行试点,支持用友、碧水源等中关村领军企业设立“中关村银行”,通过“通存科贷、投贷联动、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模式,为示范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打造“双创”综合平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支持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成为推动“双创”的核心载体。2016年上半年,我们将17家优秀创业服务机构纳入中关村示范区创业服务支持体系,为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初创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推动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创业服务集聚区发展为创新创业生态圈。支持创业大街深度链接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街区机构从2016年初的40家增加到47家,药明康德、韩国技术风险财团、中美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机构入驻。

三是支持特色产业孵化平台带动郊区十园发展。2016年上半年,新增北京微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智泽惠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大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孵化平台,分布在大兴、房山、门头沟等郊区十园,目前,总孵化面积超过5万平米,在孵企业300余家,涉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創业辅导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市场推广等个性化的创新服务。

四是发展创业孵化集聚区,降低了创业企业开办成本。组织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孵化集聚区管理办法》,将京西创客工场等20家创业服务机构纳入2016年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

(三)优化政府服务,构建政府、市场、社会“联合治理”格局

一是搭建并完善中关村南北生物材料进出口监管平台。南平台(即南部亦庄园“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于2014年1月1日启动运行以来,大幅缩短生物试剂通关时间,从以前的平均3.5天缩短到了1.5天,最快仅需6.5小时,有效改善了北京口岸生物试剂出入境的瓶颈问题。

北平台(即北部生命园“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中心”)于2015年12月18日启动运营。由检验检疫集中监管中心、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联合办事大厅三部分组成,搭建一站式报关、报检和集中查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具备出入境特殊物品和动植物生物材料从报检到检疫查验和监管的功能,查验时间从原来的几天缩短到半天乃至两小时,并可就近送到客户手中。

二是促进社会组织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的指导服务,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示范区中心任务,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依托八个专委会组织会员单位在行业政策研究、标准创制推广、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区域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活动。

三是加强对领军企业和潜力企业的精准服务。在实施普惠性政策的同时,我们梳理出了京东、小米、百度、联想、京东方、紫光、乐视、奇虎、中芯国际等10家领军企业和滴滴、美团、碧水源、神州高铁、乐普医疗、三聚环保、利亚德、爱奇艺等10家潜力企业。针对领军企业、潜力企业提出的服务需求,统筹协调相关委办局、各区政府形成合力,加大对中关村领军企业与潜力企业的服务力度,研究制定企业服务政策,精准发力、精准服务、精准施策,实行“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需求,加快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四)工作成效

通过推动打造“双创”平台,中关村创业服务已从提供基础服务、提供增值软服务,演化迭代到创业资源共享融合、专业垂直、智能生态多维时期,提升了创新创业质量效益。同时,在中关村产生了以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和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现象,涌现了滴滴出行、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小猪短租等一批分享经济领军企业和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示范区 企业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