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高校跨文化交际创新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2018年04月29日 21:20

李珂

摘要: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意味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与深入,意味着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跨文化意识的引导,增强异域文化的了解,树立跨文化意识,进行人文的交流与沟通。为此河南部分高校基于“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在跨文化交流研究方面提出创新性举措,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河南高校 跨文化交际 “一带一路” 倡议研究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62-0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使得“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契机,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合作的深化,助力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才能走共赢发展之路。而“一带一路”的背后则是更加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理解异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才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坚持“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的教育目标备受关注。新时期,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具体培养策略,更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领导人基于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出的正确选择,其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跨文化培养、跨国际合作为目标,以此实现“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在历史习俗、语言文化及社会宗教等各方面的友好交流,带来文化理念深层次的碰撞,极大地推动贸易合作,实现经济繁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必要性。加强高校“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研究,保障其对外传播的交互性和连续性。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要求,培养一批国际视野强,能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跨文化交际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高校学生在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熟悉本国文化基础上,积极学习外国文化知识,丰富认知,对其他文化保持相对主义的态度,具有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能运用自身的文化知识,进行文化层面的交流互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开展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研究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河南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及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河南省各大高校都在着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受地理环境及历史习俗的影响,在语言、宗教及文化等方面差异明显,河南省各大高校虽然致力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积极进行外语教育教学的改革,但收效甚微。对河南省各大高校跨文化交际培养及外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我们发现部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关注。

(一)河南高校外语语种开设情况

目前来说,河南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外语课程,除了外语院系的外语语种,也开始针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外语语种的选修课程。以郑州大学为例,针对外语院系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俄语课程,而辅助第一专业开设了日语、法语等课程,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选修课程。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系开设英语,也涉及日语、俄语、德语及韩语,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选修课程。河南大学、开封大学、中州大学外语课程开设基本相似。开设的外语语种较之郑州大学较少。总结来说,河南外语人才培养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外语院系开设语种数量普遍较少,特别是第二外语的开设满足不了教学需求。针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外语语种类型单一,只有英语。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语的周期较短,本科为4个学期,专科为3个学期,非外语专业的仅为2个学期。外语课设种类少,教学周期短,无法在短时期内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提高对外交际表达能力。

(二)河南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影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积极性的因素除了学校课程开设不足外,还有就业情况。从就业也能反映出河南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既存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没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就业与专业不对口。只有5%的学生对现有工作较为满意,大部分外语专业毕业生只是在中小学任职,而只有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外企或者高校。而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因为外语学习周期短,加上语言训练少,毕业后外语基础表达困难,外语学习也没有学以致用。河南各大高校外语专业及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理想。

(三)河南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对外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各行各业跨国发展,这都需要跨文化交际的专业人才。“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专业人才紧缺。河南各大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但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却是不争的事实,而用人单位则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输出的人才无法胜任“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工作。找到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与市场企业对接的点,创新教学形式,转变培养模式,才能为“一带一路”的实施输出优秀的人才。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高校外语课程结构

基于当前河南省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开设不足的情况,丰富语种类型,优化外语课程结构是关键。一方面要细化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及企业外语人才需求细化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实现英语专业教学的细化处理。可以开设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建筑英语等等,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英语专业课程,在将来就业时也能实现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增设小语种专业或者相关课程。“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我国与沿线30多个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深入,因此涉及的语言也更多,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增加小语种专业或者补充相关语言课程,除了英语、俄语、德语等更要涉及西班牙语、乌尔都语、波斯语等语种。作为国家区域性发展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腾飞。各國交流借鉴实现文化的传播,带动语言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丰富课程,优化课程结构,让文化交流更深入。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改革高校大学外语,增加其他语种选修课程,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多元需求。在语种充足的情况下,延长学习周期,让外语学习取得实效。也可以辅助双学位开展教学,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英语或者小语种作为第二专业,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endprint

(二)创新外语课堂教学形式

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是学生学习主导性的提升。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挥网络的教学优势,让外语课堂教学趣味丰富,真正吸引学生,调动其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以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形式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课外自主阅读,论坛探讨,外语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作品或者阅读其文学作品,更直观地了解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习俗,在了解沿线国家历史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文化的交流。也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阅读沿线国家的新闻,深化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跨越地域,结交沿线国家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及想要学习汉语的朋友,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彼此学习,更好地沟通表达。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杰出人物的TED演讲,打开外语文化学习的窗口,树立并增强跨文化意识。

(三)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跨文化人才。因此高校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有效输出,实现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树立与强化,必须联手企业、市场,走合作共赢之路。各大高校可以结合人才培养特点,有选择地与沿线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作为学校外语专业人才实习的基地,学生深入企业,锻炼学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更真实地了解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从而在素质能力及知识技能方面真正有所提升,也借助锻炼实践的机会发现自己外语学习的不足,有效地补充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外语学习也能学以致用。而企业让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入企学习,也实现企业优秀后备人才的储备。在实习的过程中,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也能增强文化的敏感性,在树立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制订外语学习计划,自主管理学习进度,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尊重文化差异。

四、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频繁深入,文化交流更加深入,而不同国家其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处理文化多元性问题,需要我们树立跨文化意识,尊重差异,相互理解,共同发展。认可接受并欣赏异域文化中的独特性,同时做好本国文化的传播,在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层面的交流。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也必须契合“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树立文化创新、教学创新意识,校企合作、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形式,真正关注学生外语学习多元化诉求的满足,侧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校外语教学也能实现优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输出,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换成.中国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路径思考——以中原文化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54-156.

[2]刘丽.基于文化交流视角的河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6):120-122.

[3]郑强.培养国际型人才服务河南经济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94-95.

[4]侯景娟.河南省高校第二外語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9(18):25+27.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外语 文章 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