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08月12日 11:46

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目录

王颖颖 扈云峰 夏雪 马园园

摘 要:以宁波为立足点,以"众创空间"为一个典型的组织模式,研究"众创空间"的现状,发现宁波的"众创空间"整体品牌影响力不够高,综合素质不够高,体系不够完善的缺点;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硬件支持和软件培训,构建"众创空间"集聚区和创建专区等以确保宁波的创造空间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众创空间" 发展模式 宁波市

一、宁波市"众创空间"现状

(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宁波市"众创空间"的规模与数量居全省前列,已成为浙江省"众创空间"的领跑者。浙江省科技厅于2017年公布了省级33家"众创空间"名单,宁波市有9家入选,占比27.3%;宁波市级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到80家,国家科技部备案的有19家。目前宁波市已有45家"众创空间",以1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为例,中官路沿线和高新区各有4家,鄞州南部共有3家,合计占比近6成。其中以"创业辅导+天使投资"、"开放式平台+天使投资"等作为代表的新型孵化模式,使得"众创空间"得以获得纵向扩展服务功能,对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了凝聚和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形成,提高了新旧动能的转换速度。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宁波高度重视"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全市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部署,大力拓展了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

2015年,宁波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创新事业,加快空间发展,从六个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意见》,2020年,宁波将建立100家"众创空间"和客户服务中心,吸收聚集1000家天使投资自然人,天使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注册孵化10000家创新型小微企业,指导培养10万名以90后大学生创业者、企业高管及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企业家作为创业创新的代表,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商都"。

同年6月,宁波市高新区出台了《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每年将开展"众创空间"、创客组织和创客联盟的组织和评估工作,重点收集集聚创客数量、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成效、活动时间、孵化成功企业数、风险投资等情况,认定一批区级"众创空间",且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众创空间"、创客群体、创客联盟给予表彰。随后出台了《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的通知》,按照规定,经认定的区级"众创空间",由实际操作记录,分别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地租及赠款;对引进的创客单位,每年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建设运营资金补贴;对认可的创客联盟,租赁场地的前三年将全额补贴租金,并且每年给予30万元的建设运营费用补助。

从近些年宁波出台的政策不难看出,"众创空间"所受政策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强。

(三)初步形成三大创业圈

宁波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三大创业圈,分别为镇海中官路、鄞州南部和高新区。三大创业圈分别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特色鲜明、配套协作"的原则,建设了"盛世方舟"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运营商,部分知名的"众创空间"采取对低档次、小规模的"众创空间"进行兼并重组。宁波"众创空间"发展总体呈现"百花齐放"之势,"飞马旅"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入驻宁波,同时宁波高新区的创新型孵化器也在如日中天地建设中,但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年轻创客创业创新的氛围也并没有真正形成,总体上还是呈现良莠掺杂以及"水平低、规模小、范围散"的发展模式。

二、宁波"众创空间"发展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影响力不大

调查显示,目前有55%的市民不了解"众创空间",虽然有45%的市民了解"众创空间",但其中有75.5%的市民反映宁波市的"众创空间"品牌影响力不够。原因则在于在政策主导下的众创建设大潮中,部分"众创空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尤其缺乏独具特色的资源链和产业链支撑,造成自身品牌影响力不足;同时,部分"众创空间"对相关概念缺乏明确认识,发展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对于自身建设的可行性和落地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同时,宁波"众创空间"同质化也较为突出,创业项目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商业发展模式问题也较为明显。

"众创空间"应该走专业化路线,这点在业界已是共识。但目前宁波大多数政府主导或高校主导的"众创空间",都是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营,而民营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一般只能靠餐饮、会员费等收入勉强维持经营,不少孵化型"众创空间"因缺乏好的投资项目或者投资失败,面临亏损的困境。与先进城市比,目前宁波"众创空间"发展的数量虽然可观,但是质量档次不够高。江东、鄞州、高新区、镇海等地的"众创空间"有着政府的大力扶持,起步早且基础好,因此发展相对成熟。与之相对,其他有关县(市)区的政府支持力度则不够大,同时伴有运营体制不健全、发展环境不够成熟等不利原因,导致部分"众创空间"专业化不强,严重影响"众创空間"的档次、品位及孵化质量,造成品牌影响力羸弱。

(二)综合素质不高

调查显示,75%的市民在体验过"众创空间"后的感受是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其中服务态度差强人意,硬件条件较差。该数据表明,目前,宁波市"众创空间"的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还较为低下。从实地考察中可以发现,部分的老厂房经过改造便搭成了"众创空间",其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创业者难以接受该硬件条件,也因此导致宁波市"众创空间"专业人员的参与度不强。另一方面,除摊位空间提供外,大部分"众创空间"以提供综合基础服务为主(如综合服务型"众创空间"),与传统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相比,在专业技能方面欠缺严重,也因此影响了"众创空间"的服务质量。

创业资金是项目成功的首要条件,但不少"众创空间"的资金大多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目前由于创业技术扶持较少,很多小型创客无法得到政府扶持资金和风险投资的注资和支持,加剧了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的局面。调查显示,创业资金能够满足创客的"众创空间"仅占5%,这表明宁波市"众创空间"的资金资源相对缺乏,部分"众创空间"的资金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此外,由于"众创空间"也缺乏系统的专业体系,在创业指导上与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

(三)体系不完善

调查显示,在宁波居民中只有不到25%的人明白"创客"的概念。这表明,在宁波"众创空间"的普及程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高,同时影响效果有限。调研显示,宁波"众创空间"的集聚发展走在前列,许多"众创空间"在空间布局上呈集聚状,但是"众创空间"之间的信息对接、人员交流、科研资源共享等还做得不够完善。为了能够存活,每个空间都摸索着开展与自身地域特点有关的活动,但整体却缺乏一个有效的运营组织模式,且尚未形成稳定的"孵化+生产基地"的联动机制。与此同时,部分"众创空间"为创业创造了许多门槛,距离真正的众创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宁波创新型科技孵化平台仍处在起步阶段,围绕年轻企业家们的创业创新氛围尚未完全形成。

此外,从实地调查与采访看,虽然目前宁波市的"众创空间"正在逐步走向综合化、集成化阶段,但是专业与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在宁波"众创空间"中,除了少数几个是面对新材料、信息技术等特定专业、产业之外,大多数的专业方向都比较混杂,没有形成聚焦明确的细分领域,不具备专业化研究开发条件,同时专业化的研发与生产的设备设施也不太完善,不能为创业者提供符合行业特征的专业领域的技术、信息、资本、供应链、市场对接等一系列专业与综合服务。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据调查显示,当下"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品牌影响力不够高,因此政府方面需做好整体上的布局规划,从而科学有效得引导社会大众创建一个有序且合理的"众创空间"体系,避免"众创空间"的聚集生长和形式主义泛滥。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主动联系市场方面的资源,以此来帮助和培育创新创业的主体。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对"众创空间"的分类和引导,充分发挥在协调和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和平台同时宣传与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创客对所有国家和空间政策的认识与了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清楚所有创客对"众创空间"发展认知的误区和盲点。

在品牌竞争力上,宁波"众创空间"可以选择海鲜、旅游、江海运输等领域,根据当地资源的优势,对不同的详细的市场细分,通过创业团队的对接和上下游资源整合,开放各个区域,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在提高人气、聚集创客方面,要以新颖且多样化的活动、专业化且优质的服务、社交化且合理的机制为重点吸引和聚集创新创业群体。针对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创业人群,要抓住各类型创业人群的特点,提供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以此提升创业者能力。

(二)完善硬件支持加强软件培训

据调查显示,当下"众创空间"硬件条件较低下,因此可以通过官、产、学、媒、研等多方面角度引进社会资源,同时帮助"众创空间"的创客们接触到广泛的社会资源。据调查可得,目前可引进的社会资源的组合主要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分别为"众创空间+高校人才"、"众创空间+社会群体"和"众创空间+企业巨头"模式。

"众创空间"和创客服务中心通过聘请成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知名专家担任创业导师来为客户提供创业培训、投资对接,免费咨询等服务;通过积极动员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事创新创业服务,来充分发挥孵化机构基础服务资源优势,为创客提供涵盖项目筛选、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服务。

(三)建造"众创空间"集聚区和众创特区

据调查显示,当下宁波市"众创空间"的集聚效应有限,因此,我们可以在国家高新区等城市核心区开展公共空间集聚(街道)区试点,激活中心城市的创新创业精神,设立"众创特区",发挥产业和平台优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辐射周边,共同带动宁波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众创空间"的互联网建设,同时,以互联网的GIS技术为基础,实现宁波"众创空间"的全覆盖,并实时查询所有"众创空间"的企业入驻、孵化、投资等情况,通过实时监控和管理来防止载体过量对"众创空间"建设造成的影响,及时洞察潜在不利的商业模式。

面对创客空间数量不够多的问题,应该继续落实"人才新政"政策中关于支持创客人才和"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举措。首先,市科技部门要提出实施细则,有针对性的出台有关扶持创客以及"众创空间"发展的专项政策意见。此外,政府在强化完善创新创业辅导体系、开放共享公共科研仪器设备、拓宽创业投融资对接渠道等方面,仍需要出台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举措。

高校的"众创空间"不仅需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技能,还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园区、实践基地,发挥实验室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同时,政府的"众创空间"应充分发挥政府资源整合的优势,充分发挥有限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着力扩大规模和优化服务。对于民营企业的"众创空间",应该充分发挥其制度與机制的灵活优势,与当地产业优势紧密结合,通过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注重专业发展,来突出民营企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唐德淼."众创空间"发展现状、演进与趋势研究--以江苏发展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4).

[2]童明荣.宁波创客人才开发与创客空间发展:基于现状问题的对策选择[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6(9).

[3]孙蕊,唐妍.天津市"众创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8).

[4]张作为,胡坚达,邱宝荣,朱金福,谢蓉.进一步完善宁波"众创空间"培育政策研究[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7(12).

空间 宁波 宁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