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美邦、金帝、贝因美,这些中国品牌被相当数量的中国消费者误认为是外国品牌;玉兰油、碧柔、达能、养乐多,这些外国品牌被误认为是中国品牌。
麦肯锡今天发布了2017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调查访谈了近1万名18至65岁的中国消费者,他们来自44个城市和7个农村乡镇。
关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这份报告的一个发现比较有意思。
一方面,很多早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品牌,如玉兰油(Olay)、碧柔(Biore) 和旁氏(Ponds)被不少受访者误以为源是中国品牌。酸奶产品中,45%的消费者以为法国的达能(Danone) 是国产品牌,48%的消费者则把日本的养乐多(Yakult)当成国产品牌。
另一方面, 一些中国品牌极力把自己包装成国际范儿。45%的受访者以为婴儿奶粉品牌贝因美(Beingmate)是进口品牌。在服装品类中,已经有76%的消费者更青睐本土品牌,而美特斯邦威仍被45%的消费者认为是外国品牌。
大家说说看,你知道有哪些中国品牌,从一开始就取了洋名字,甚至希望消费者误以为是国际品牌的?马克华菲?达芙妮?乔丹体育?ABC KIDS?......
如今呢,正如麦肯锡报告所说,往年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品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渐渐地,人们的视线转向本土品牌,大家更关心性价比、品质和服务。
于是,你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非常自信地取了中国味儿十足的名字,华为、小米、李宁......而这些品牌都在走向全球。当然了,一个中国品牌想走向全球,品牌名或者英文名,最好能让老外也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