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科技 苗钟毓
3 月 26 日,东南亚打车应用 Grab 与 Uber 达成协议,Grab 将收购 Uber 在东南亚的全部业务。根据双方协议,Uber 将获得合并后实体的 27.5% 股份,Uber CEO 达拉 · 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将加入 Grab 董事会。
Uber 现任 CEO 达拉 · 科斯罗萨西
对中国用户而言,这些条款谈不上陌生,2016 年 8 月 1 日,时任 Uber CEO 卡兰尼克就与滴滴达成了类似的协议,结束了双方在中国市场上的混战。
" 滴滴出行和 Uber 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 全球将持有滴滴 5.89% 的股权,相当于 17.7% 的经济权益,Uber 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 2.3% 的经济权益。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 Uber 全球董事会,Uber 创始人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Uber 前 CEO 卡兰尼克
而在去年 7 月,Uber 将自己在俄罗斯及另外东欧五国的业务打包出售给了俄罗斯搜索引擎 Yandex。根据协议,Uber 将获得合资公司 36.6% 的股份,而 Yandex 将占股 59.3%。
Uber 在新兴市场上的溃败似乎已经无法阻挡,但网约车这场战争却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Uber 走向战略收缩
新任 CEO 全力推进上市
Uber CEO 达拉 · 科斯罗萨西曾任在线旅游公司 Expedia 的 CEO,他一手带领 Expedia 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对外,科斯罗萨西治理风格稳健,被视为收拾 Uber 乱局、扭转过激公司文化的合适人选;对内,他也得到了包括卡兰尼克在内所有 Uber 股东的支持。
上任以来,科斯罗萨西为 Uber 引入了软银的投资,并且迅速地解决了 Uber 与 Google 间的诉讼。这两件事对 Uber 意义重大,前者在缓解 Uber 资金压力的同时,让卡兰尼克一方套现出局,保证了由投资者主导的董事会一方对公司的控制;后者则为 Uber 上市与无人车的研发扫清了障碍。
孙正义
目前来看,科斯罗萨西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 Uber 上市。2017 年 8 月 31 日,科斯罗萨西就任 Uber CEO 之后不久,就宣布公司很可能将在 18 到 36 个月内 IPO 上市。而在接受软银投资后,这一目标有了更为明确的日期,Uber 董事会向软银承诺,将在 2019 年启动 IPO。
Uber 此番与 Grab 达成和解,也被外界解读为急于摆脱亏损业务,为上市创造条件。
三分天下归软银
" 反 Uber 联盟 " 瓦解
相比于新 CEO,更值得关注的力量是软银。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年来,软银在网约车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了 200 亿美元,其中,滴滴和 Uber 占据了大头,分别获得 100 亿和 77 亿美元的投资。
软银几乎投资了全世界的主流网约车平台。本次收购 Uber 东南亚业务的 Grab 也曾于 2016 年和 2017 年两度获得来自软银的大额融资,甚至其现任总裁 Ming Maa 也来自于软银。
Grab 总裁总裁 Ming Maa
而随着软银投资 Uber,由软银牵头成立的 " 反 Uber 联盟 " 也宣告瓦解。
滴滴和 Grab 都曾是 " 反 Uber 联盟 " 的一员,这一联盟的目的在于阻止当时势不可挡的 Uber 垄断市场。" 反 Uber 联盟 " 成员之间的信息相互连通,用户可以在自己习惯的打车软件上叫车并完成结算,但由所在地的 " 联盟成员 " 提供服务。
滴滴曾是这一联盟的主导者,它在 2015 年分别投资了美国的 Lyft,印度的 Ola,以及东南亚的 Grab。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位 " 老大哥 " 却在 2016 年率先与 Uber 达成和解。" 反 Uber 联盟 " 甫一成立,就面临崩溃的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滴滴 Uber 合并的消息,Grab 创始人兼 CEO 陈炳耀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称,滴滴和 Uber 中国合并一事证明,本地竞争者能够打败 Uber。" 当本地领先者坚信他们的信念和实力时,他们就会胜出。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已经在中国发生,这同样会在东南亚上演。他们已经输了一次,我们要让他们再输一次。"
一语成谶。
Grab 创始人兼 CEO 陈炳耀
在软银的愿景中,取代 " 反 Uber 联盟 " 的或许会是一个包括 Uber 在内的全球化出行服务联盟。
软银愿景基金 CEO 拉吉夫 · 米斯拉(Rajeev Misr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软银支持 Uber 在 2019 年上市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米斯拉还表示," 即使在更发达的市场,Uber 未来也拥有巨大的增长机会。" 这表明软银希望 Uber 更加聚焦于发达市场,而将亚洲等新兴市场留给软银投资的其他公司。
软银愿景基金 CEO 拉吉夫 · 米斯拉
这部分展现了软银对于今后出行市场格局的规划——根据地域划分市场归属,避免无意义的烧钱战争。
最近的一条新闻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近日,美团点评 CEO 王兴在饭否发文称,孙正义正在促成 Uber 和滴滴的全球合并。王兴表示,滴滴好像一贯喜欢这种 " 以资本为中心 " 的玩法,美团还是要继续坚持 " 以客户为中心 " 。
王兴饭否截图
出行市场的世界大战结束了吗?
软银似乎成为了出行战场的终结者,卡兰尼克打造出行帝国的计划正在被孙正义用联盟的方式取代。
然而,目前远未到确立 " 战后国际体系 " 的时刻,以日本、巴西、印度为代表的诸多关键市场的格局尚未明了。摆在滴滴和 Uber 面前的新较量是上市。对于滴滴和 Uber 而言,上市意味着更加低廉的融资成本,这对于双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逐至关重要。
双方的另一个战场是无人驾驶技术,这也是孙正义与软银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无人驾驶领域,滴滴相比 Uber 起步更晚,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态度也偏向保守。一位在滴滴工作的朋友告诉新浪科技," 滴滴不希望(对无人驾驶)过于高调,而让司机师傅们感到恐慌。" 同时她还表示,滴滴内部认为,无人驾驶取代人类驾驶员在短期内并不现实。
滴滴创始人 程维
而受到与谷歌之间的诉讼,以及此前 Uber 无人车事故的影响,Uber 在无人车领域的进展遭到重挫。科斯罗萨西重视短期利润、偏好低风险的管理风格可能也会对 Uber 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特斯拉、百度与谷歌等平台也是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玩家,它们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短期来看,滴滴与 Uber 的战况仍将呈现胶着态势,但随着双方上市进程的启动,这场绵延数年的网约车大战或许将走向它真正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