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内容的形式需要与场景随时随地连接
   来源:凤凰网     2018年04月26日 11:35

原标题:喻国明:内容的形式需要与场景随时随地连接

“第二届AI+移动媒体大会”学者前沿观点 喻国明:内容的形式需要与场景随时随地连接

喻国明

5月4日,在封面新闻APP上线两周年之际,由封面传媒主办的“新青年新未来——第二届AI+移动媒体大会”将在成都香格里拉酒店巴蜀郡厅举行,届时将为您带来一场人工智能+智媒体的视听盛宴。在大会之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为大家带来AI+移动媒体最前沿的声音。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失业”而是解放人的劳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首先是让媒体环境发生结构式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用数据和算法来代替。”谈到人工智能对媒体环境的改变时,喻国明认为人工智能首先来带的变化是,将人本身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可以24小时不停地工作,根据大量的数据库工作,同时不会出现差错。”喻国明和记者分享说道,在八九十年代,他们做一个1000份的问卷调查,大概会生成十几K的数据,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来统计分析,“现在,在任何一个笔记本电脑上一敲回车键,结果就出来了。"

喻国明分析道,人工智能的发展得益于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数据,二是计算能力的提升,三是计算模型的建立。人工智能可以不断的深度学习,从而替代很多人的工作。

就像在工业时代,机器化节省了很多人的劳动力,所以人每天只需要工作8小时就能满足生活、经济发展的需求,“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人工智能真正的进入社会生活领域时人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了。”喻国明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刺激下,人不是“失业”了,而是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的劳动力,去做更多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

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媒体工作,会被机器取代多少呢?喻国明认为,机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机器人写稿,目前包括封面新闻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在探索尝试,它们现在基本能够通过算法实现体育赛事、股市财报等方面的报道,但未来的探索方向可以更多,比如“风格化的表达”,“也就是说,它不但能够表达事实,还能够对人的表达习惯进行模仿。”据喻国明表示,目前美国的一些媒体已经建立了新闻媒体风格化的数据库、模型,国内也在积极探索中,这里需要人去完成。

用户需求超越内容本身 全场景建立随时随地连接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进步让媒体有了向智媒体迈进的台阶,媒体本身在环境和技术的驱动下做着自我变革,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喻国明称“人工智能让传播从一种权力变为了一种能力”,用户成为传播的核心之一。

一直以来,封面新闻致力于打造“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用户体验,过滤重复繁杂的、推送用户喜欢的讯息,适应“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不断改进产品,丰富内容和阅读形式,优化用户体验。

在5月4日大会当天,封面新闻APP将上线4.0版本,迭代后,用户可以更加舒适地通过看视频、听新闻、读新闻,甚至和机器人“聊”新闻。封面新闻APP4.0版本将为用户打造一个更加立体的阅读体验。

“人们在消费一个内容的时候,不但对内容本身有需求,现在更需要和人的行为逻辑联系在一起。”喻国明说,内容的形式越来越强调在什么场景之下消费,比如在上班的路上、在工作的时候,用户可能就更需要一个合适方式去阅读信息,“全场景覆盖才能建立随时随地的连接。”

此外,在喻国明看来,基于人的社会关系,除了事实的、逻辑性的信息,也需要情感上的共振。“所谓情境性的、浸润式的场景,才能更好地让用户通过获取信息达成共同的认识,建立紧密联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婷

人工智能 媒体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