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计划实施40次太空发射任务的中国航天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英国航天专家说,如果说中国此前的航天发射计划是为了追赶昔日的美国与苏联,那么今年实施的嫦娥四号任务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探索,中国正通过这一极具挑战的任务在太空开疆拓土。
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
说起嫦娥四号就不得不说咱中国人就是会过日子,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一个备份,为了不让这个备份浪费闲置,航天人赋予了它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代表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46年前美国曾计划发射阿波罗18号登陆月球背面,但受限于那个时代的通信难题只得作罢。因为月球背面始终背对地球,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通信障碍。
昔日美国人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如今要由我们中国人来实现。中国航天开创性地提出地月中继通信的办法解决通信难题。即在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平衡点部署一颗中继通信卫星,成为沟通嫦娥四号落月器与地球的通信中继节点。
嫦娥落月器
这颗数据中继卫星还有一个非常诗意名字“鹊桥”,由鹊桥中继卫星搭建的地月通信桥梁将是嫦娥四号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计划,鹊桥中继卫星将在半个月后乘坐长征4号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
然而更厉害的却远不止于此,伴随鹊桥飞天的还有两颗绕月卫星,他们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龙江一号与龙江二号,这两颗卫星与鹊桥的轨道不同,它俩将在环月轨道上测试编队飞行能力。
而月球轨道编队飞行技术正是载人登月的核心技术之一,不论是明年将要发射的嫦娥5号月球采样返回器还是将来中国的载人登月,都需要掌握月球轨道集合的能力,因为在登月过程中航天器需要在月球轨道完成多次分离与对接,而掌握编队飞行能力就是突破这一技术的关键所在。
随着5月中旬鹊桥发射任务的实施,嫦娥四号月球背面探测器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择机发射,当年震撼世人的玉兔将再次华丽转身,此次执行月球背面探测的月球车就是当年玉兔的备份车。
长征5号重型运载火箭分段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国的航天预算不像美国人那么阔绰,我们的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在了刀刃上,整个嫦娥探月工程的预算仅为1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一年的航天预算就高达1000亿人民币。
钱少点咱就省着点花,比起这些更让人激动的是嫦娥团队的平均年龄竟然不到35岁,曾经有一位俄罗斯航天专家来到中国后感叹,他说我不羡慕你们有多少新的火箭新的产品,我羡慕的是你们这些年轻的团队。而正是这些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他们将在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航天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