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游戏代理的《旅行青蛙》中国版已经开启了内测,当初那个自称“饿死也不做”游戏的马云食言了,毕竟看着老对头腾讯,靠游戏赚的盆满钵满,心里不免也想着靠游戏大赚一笔。
早先,马云曾多次放话表态不会做游戏,强调了游戏的危害性,还口口声声说道“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人家投,我们鼓掌,但我们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然而几年过后,阿里便成立了手游发行平台,宣布正式进军游戏行业。
与国内腾讯、网易相比,阿里游戏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期间也有新作品问世,但是效果惨淡。直到今年4月2日,阿里游戏宣布获得旅行青蛙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让大家看到阿里游戏崛起的决心。
5月8日,阿里游戏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透露,自5月3日在淘宝开启内测后,《旅行青蛙》中文版的预约用户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对于一款已经上线半年之久的放置类手游来说,效果看似不错。
在外界看来,《旅行青蛙》早已过了最火的时期。 《旅行青蛙》原版是由日本一家名叫Hit-Point的游戏公司研发,在日本反响平平,没想到却在国内刷爆朋友圈,自今年1月起,《旅行青蛙》就一直占据着中国App Store免费游戏榜榜首。它在全球的总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其中950万都来自于中国玩家。回看中国版的百万预约,结果不言而喻。
有专业人士分析,像《旅行青蛙》这种现象级的游戏火的快凉的也快!虽说游戏的最大亮点是收集明信片,但中国版游戏画面与原版近乎相同,玩法上也没有什么新意,很难再次吸引老玩家。换句话说,阿里游戏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蛙儿子”真的过气了。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应该不会想靠一款“过气”游戏来带活自己的游戏产业吧。有专业人士认为,此次阿里推出《旅行青蛙》中文版,似乎还有着些许“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据了解,阿里在拿下《旅行青蛙》中国地区的代理权之后,还获得了《旅行青蛙》商业化合作独家授权,仅仅一个月时间,确定意向合作的商家就有近26个之多。一旦相关产品开售,一定程度上会为阿里带来不错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旅行青蛙》只能够在淘宝中进入。
总体来看,阿里巴巴对于游戏的态度,是与腾讯截然不同的。腾讯靠微信、QQ等社交平台,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其中尤以青少年为主,是游戏玩家的主力军,所以腾讯是靠将用户导入游戏,以游戏自身赚钱。
而阿里本质上仍然是电商,淘宝、天猫才是其营收主体,阿里所有其他业务,无一不是围绕电商展开,此次在手淘中加入游戏,无非是用来增加手淘打开率,提升用户在手淘上的留存时间,最终仍然要引导玩家们在手淘上消费,所以我们说,阿里此次植入《旅行青蛙》,归根结底,仍然是要为手机淘宝导流而已。
且不说阿里没有腾讯、网易那样的游戏基因做基础,即使继续大量投入资本去砸更多游戏进来,仍然是为其主业服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外界关于阿里进军游戏产业,与腾讯、网易正面刚的论调,大家大可以一笑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