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文创50条”等政策也提出要着力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其中游戏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而上海如何将游戏产业做大做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德国柏林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018年3月,柏林市府经济能源产业部发布了《柏林游戏产业报告》。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一个简要介绍,解析柏林游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做法,也为上海发展游戏产业提供一些借鉴。
一、德国柏林游戏产业的总体情况
众所周知,柏林作为德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凭借高质量的环境、丰富的商业机会、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浓烈的文化氛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从事互联网和创意行业的年轻人和初创企业到来。柏林已经发展成为德国初创企业的首都,拥有着全德最为开放的风险投资环境,享有“欧洲硅谷”的声誉。
除了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柏林傲立于欧洲各大名城之列的重要标签,柏林2030年城市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打造成为世界文化创意中心,作为该计划的重要一环,不得不提及柏林几年来迅猛发展的游戏产业。在过去的10年间游戏企业的数量增长了近70%,在全德16个联邦州中排名第一,游戏产业去年的总营业额达到2.55亿欧元。其游戏产业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规模位居德国前列,增速较快
就游戏产业规模来说,黑森州以7.5亿欧元的年营业额位居德国榜首,黑森州的领先,主要原因是如EA、Nintendo和Sony等大型跨国游戏产业巨头在法兰克福的集聚。而数量众多的年轻中小型游戏企业的集聚,使柏林稳居全德第五(二到四名差距不大)(见图1)。另外,柏林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本土中小企业的不断壮大和诸如Epic Games、 Gamevil与Smilegate等大型游戏企业的投资计划,使柏林近5年的游戏产业营业额增速连年高于7%,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图1:德国各州游戏产业营业额(2015年)
2. 中小型企业为主,产业链环节完整
柏林以近140家游戏公司在数量上排名德国第一。但与拥有诸如EA、Nintendo等大型跨国游戏巨头的黑森州相比,柏林多以小型和中型企业为主(其中最知名如Wooga、Yager等)。据官方统计柏林并没有大型游戏企业(keine großen Spieleentwickler)。
虽然规模较小,但柏林绝大多数游戏公司都为集研发、发行和销售为一体的混合型企业(hybrid company)。这类混合企业占柏林游戏公司总数的近67%,这就使柏林的游戏产业涵盖了从研发到销售发行中的几乎所有重要环节(见图2)。
图2:柏林游戏企业在研发与销售环节中的业务项目
3. 企业年轻而充满活力,双创活跃度高
另外,年轻与活力也是柏林众多游戏企业的另一大特点。与黑森、北威和拜仁等其他联邦州相比,柏林的游戏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仅为4.2年(见图3)。而这些年轻企业的成长速度却很惊人:据估算,柏林一家游戏公司从成立到年营业额达到100万欧元平均所需要的时间仅为6年。
图3:德国各州游戏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单位:年)
以营利或亏损/净销售额计算企业销售利润率,可以发现柏林有39%的游戏企业2015年仍处于研发投入期(负销售利润率)(见图4)。这一结构性特点,说明柏林有很大比例的企业仍然处于首款游戏开发阶段(缺乏上一款游戏销售阶段的资金循环),甚至正同时开发多款游戏,尚未进入销售回报期,柏林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图4:柏林游戏企业销售利润率分布(2015年)
二、柏林游戏产业的发展经验
1.良好的高校企业协同制度,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随着柏林游戏产业的不断兴起,柏林的众多高校主动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以应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柏林游戏产业涉及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因此,游戏产业所需的人才几乎涵盖整个产业链。基于这一特点,区别于其他联邦州较为笼统的专业设置,柏林11家高校与教育机构现已开设了共计25个不同的细分化的游戏相关专业。从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游戏编程、游戏图像、游戏引擎、2D/3D技术到游戏市场/销售等等,都设有相应的本科课程,使人才的培养更细分化和有针对性(见图5)。2016—2017学年柏林游戏相关专业有近1200名注册在校学生(参照柏林游戏从业人员总数约为1900人),游戏产业的人才储备十分充足。
图5:柏林游戏从业人员的近16项专业领域分布(2017年)
此外,柏林高校积极与游戏企业展开合作。一方面,高校积极“请进来”:例如Games Academy与HTW两所高校聘用在游戏企业中拥有多年经验的从业者为讲师来教授学校的各类课程。在BTK大学,“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占到学校讲师的比例的30%,使柏林游戏产业高等教育极富实用性。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走出去”:GPB、DP、HTW等大学与国际3C巨头(如Apple、Microsoft等)以及柏林本土游戏公司(如Wooga、Yager等)展开项目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游戏引擎,并且实时向企业推荐优秀的学生、创意与学生作品。高校和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之间具有非常积极的沟通交流。
2. 健全的金融和公共基金保障制度,为企业提供资金
除了传统的自投、风投等融资形式,柏林市府旗下的经济能源产业部为柏林的新兴游戏企业提供了由柏林投资银行(Berlin Investment Bank)牵头的各种投融资项目,如区域经济提振项目(GRW)、VC基金(VC Fond)、柏林创新项目(Berlin Innovation)、柏林创业项目(Berlin Start)等。据统计,在柏林的138家游戏企业中,有38%的企业使用过政府层面的各类融资项目筹集资金至少一次,这一比例位于德国首位。
其次,公共层面对柏林游戏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也空前强大。柏林媒体联盟(medienboard Berlin-Brandenburg)公共基金在2016年为游戏产业提供了80.5万欧元的资金支持,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其他联邦州的类似公共基金,近一半的柏林游戏企业从中获益(见图6)。
图6:德国各州公共基金对游戏产业的投入(2016年)
3. 企业较为活跃的创新意识,强调游戏产业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柏林的游戏企业十分注重游戏产品、组织与营销方式的突破,率先提出了诸如单一付费(bloße Paywall)、“严肃游戏” (Serious Games)等概念。2016年,柏林36%的企业在原有的游戏产品上有所突破,近15%的企业在原有的商业流程、组织架构和市场营销方面有所变革。各项比例均处德国领先水平(见图7)。
图7:柏林游戏企业各个环节创新参与度(2016年)
另外,柏林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相结合,打造跨界融合的游戏产业。近年来,3D可视化、VR、AR等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游戏产业。德国游戏企业在可视化领域的技术应用程度很高,据2016年统计,有23%的游戏企业在产品中运用了VR或AR技术,位列世界前列(见图8)。而在柏林,这一比例高达37%(见图9)。
图8: 德国游戏产业现实增强技术利用率(2016年)
图9:柏林游戏产业现实增强技术利用率(2016年)
柏林游戏企业率先提出了“严肃游戏”(Serious Games)的概念,努力将游戏产业最新的模拟与数字化技术推广到诸如城市规划、公共教育、军事训练、飞机起降训练与外科手术等非游戏领域,为游戏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例如去年初,大众的工程师与Exozet公司合作,利用该公司的Realtime Game游戏引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原本需要大约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车辆设计工作。今年3月,“严肃游戏”这一概念已得到了欧洲创新协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被命名为 GATES项目(Applying Gaming Technologies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s),将成为柏林游戏产业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4. 较为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对于众多中小型游戏企业,政府通过各方面的创新扶持,努力营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柏林市府每年拿出近50万欧元的预算,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补贴员工人数少于100人的游戏企业用于研发投入,使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成本下降了近10%,远高于德国其他地区,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众多新兴企业的创新成本压力。除此之外,相对低廉的创业成本。包括维护成本、税收和租金在内,在柏林设立办公室的年均成本约为8410美元,而纽约和伦敦均超过了1.4万美元。针对柏林游戏企业的创业团队以外国人为主的特点,政府推出了房租控制机制等保障外国人的居住功能,比如针对创业团队资金的需要而推出微型贷款政策。
另外,在游戏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柏林有两家以游戏为主题的博物馆,Computerspielemuseum(世界上第一家以电子游戏为主题的博物馆)(见图10)和Game Science Center,分别介绍电子游戏的过去与未来。另外柏林经常举办比如柏林Quo Vadis游戏开发者大会、柏林国际游戏周等大型游戏公共活动(见图11)。柏林国际游戏周是全球顶尖的游戏界跨行业、跨文化的盛会,每年有上万的专业人士和玩家参与盛会,推动柏林游戏产业氛围更加浓厚等。
图10:柏林Computerspiele museum
图11:柏林国际游戏周
三、启示
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做大做强文创产业,游戏产业必不可少。目前,上海的游戏产业呈现出龙头企业数量不足,中小企业居多的特征,这方面与柏林目前的游戏产业较为相似,因此非常值得借鉴柏林游戏产业的发展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主动对接市场,双向感知、双向互动,使培养的游戏人才更富实用性;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特别是对新概念、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能力,积极寻找游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契合点,这也要需要政府在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穿针引线;在资金保障方面,积极与市场合作,更大力度地对游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此外,提升游戏产业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等,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做好游戏产业的公共活动和对外传播等也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韦正亮,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新城市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李帅,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新城市实验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