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目前,业界对于小米估值比较认可的金额锁定在600-700亿美元之间,这比最初1000亿甚至2000亿美元的估值已经调低了三到七成,不过,即便如此仍有金融界人士认为目前小米的估值仍然过高。
无论是600亿还是1000亿,小米估值的市盈率都大幅超出例如苹果等同类科技公司,甚至比顶级互联网公司如腾讯等都高出1到数倍。在金融领域,一家硬件为主的公司很难支撑过高的市盈率,这也是雷军不断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原因。但是由于以手机为主的硬件业务占到小米总体营收的90%以上,雷军"小米是互联网公司"的论调由于公关味道太明显而被很多人嗤之以鼻。
从去年开始,全球手机市场增势出现了停滞,国内市场更是在今年初起呈现了大幅萎缩。这样的迹象,使得早已是红海的智能手机产业颜色更加深红。不过,在任何一个产业中,所谓的"红海"只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处境,而真正处在产业链顶端的企业则不仅较难收到红潮的侵袭,甚至还能够引领新的浪潮。而问题是,虽然小米的市场份额能够排在头部品牌与一线品牌交汇处,但从产业角度来看,小米却一直处在中下游。这是几乎在小米成立之初就已经决定的事实,小米一直吹捧的"性价比"恰恰像一把双刃剑,在赋予小米手机较大竞争实力的同时,也使小米产品无法倾注过多的软性附加值。
小米手机软性价值的缺失一方面体现在其无力进行过多的自主研究,核心技术专利几近空白,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于采用的他家知识产权默认采取的不付费手段。
5月13日,深圳电视台报道了酷派起诉小米专利侵权的事件,这一从2014年就横亘在两方之间的专利争端,由于酷派多次提出协商却遭受小米忽略和拖延,终于被闹上公堂,涉及的产品囊括了小米MIX2、红米Note5、红米5 Plus红米、Note 4X、小米6、小米Max 2、小米Note 3、小米5X等几乎所有的小米热销产品。
据小米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小米付出的知识产权费用约为34亿元,仅占其整体手机业务收入的4.2%左右,远低于同类公司8%到10%的专利费率水平,对于自研能力薄弱的小米来说,这无疑体现出小米欠下的专利债肯定远不止酷派一家。
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必备的要素包括技术、场景、数据以及创新。小米善于营销,偏好轻资产模式,但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小米最初的定位决定了其行至目前再寻突破的困难,也让其理想的超高估值显得缺乏根基。
小米在目前及上市后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增加自主研发创新的投入力度,从而不仅使未来的产品减少对于别家知识产权的依赖,也能在产品创新上突破高通设定的门槛,更有希望做出真正具备自身特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