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8财年业绩。
2018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2502.66亿元,同比增长58%,创下了IPO以来的最高增速。
美国华尔街曾经做空阿里股价的那些人可以认栽了。
阿里能够跑赢市场预期,展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它近年在新兴业务方面的发力脱不了干系,比如新零售——你每一次在天猫国际剁手海外商品,每去盒马吃一次小龙虾,每使用一次菜鸟物流,都等同于向这份飘满红色数字的报告舔砖加瓦。
但是,除了金融界人士,这份财报与我们个人的关联又在哪?
当业内人士关注财报说了啥,我更想关注的是,财报没有说的那些话。
先扯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关系的事。
去年年底,阿里巴巴36位合伙人在上市后首次集体公开亮相,原因不是因为蚂蚁金服要上市,而竟然是因为——阿里巴巴要成立脱贫基金。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响应国家“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的行为,但是这一笔脱贫基金的数额让人震惊:100亿。更关键的是,100亿的用法不是像一些企业家,抱着一堆人民币去贫困地区砸钱(虽然这样也是做好事),而是通过基金,开启在乡村教育、大学生群体、女性、贫困地区农产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的脱贫计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之而来的我们也看到,马云推动了中国贫困乡村并校计划,号召企业家们一起解决乡村学校孩子的寄宿问题,让留守儿童不用跋山涉水去上学。“周五用校车将孩子们送回家,周一早上再从村口把孩子送到学校;农村里的留守妇女通过培训成为生活管理员,照顾孩子们生活;学校规模大了,有几百个学生,教师也有积极性。”马云这样描述乡村并校和完善寄宿制学校的设想。17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和刘晓松等企业家一起,已经在贵州两所学校启动了项目试点。
再如,阿里推动电商扶贫女性创业,举办“魔豆妈妈创业大赛”,为困境女性脱贫提供平台、资金、培训等支持。
我没有阿里股票,财报上写的最高增速,并不会让我有多激动,但是只有这样的增速,才能让这家公司有底气去做刚刚提到的事。
喷子们说,政府该做的事都让马云做了。喷子的思维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喷子。
政府在过去30年已经做了很多努力,让几亿人实现脱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扶贫程度能做到中国这样。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要企业投入。
马云说,社会尊重企业家,并不是因为企业家会赚钱,而是怎么用钱来改变世界。在BAT中,马云或许是最接地气的企业家,自称为“乡村教师代言人”,也是最有底气尽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因为阿里的商业模式可以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帮助小生意成为大生意,帮助“小”成长为“大”。
除了自身投入之外,阿里巴巴一直在引领着剁手党们成为公益人。比如用户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公益宝贝、公益众筹等产品实现网络捐赠,在淘宝上可以花4块钱给江西贫困地区捐助免费公益午餐,花29块钱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赠送爱心礼物。比如支付宝上的蚂蚁森林、行走捐。
通过商业模式将社会资源整合,让公益融入每个人的日常。所以才有了那句“中国最大的公益群体是‘亲’”。
这就是这份看起来很抽象的财报与我们的关联,也是阿里财报不会告诉你的事,那就是我们既是财报数字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
尽管到明天,我还是穷得买不起房子,但我至少也借阿里之手,为社会做了贡献。这个世界还是那么嘈杂,但我在手机里给朋友的梭梭树浇水的时候,总是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