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今最不礼貌的两种行为:“打电话”和“发语音”!
1
先来看一个画面:
这就是陌生人给你打电话时的手机界面
是不是感到很焦虑?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接(打)电话越来越少,甚至开始害怕听到电话铃声……
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地患上了“电话恐惧症”……
真的,现在接到电话,基本上等同于麻烦来了。
因为无关紧要的事都会在微信里沟通了,而打你电话的,除了外卖和快递之外,要么是家人有事、领导有事、要么是各种骚扰,或者各种麻烦的事情……
这就是如今大部分人的状态:
手机常年静音,希望能躲就躲;
手机铃声响起会让自己顿时心慌;
讲电话时持续紧张,对沉默感到恐惧;
不愿接,也不愿主动打,有未接来电也不想回复;
使用短信、邮件等文字交流时没有障碍。
看看网友的评论:
这位形容得很到位了
▼
手机铃声
简直就是“恐惧激活装置”
▼
不仅接电话是抵触的
同样也抗拒给别人打电话
▼
非必要,非亲近
不通电话好吗
▼
害怕电话的原因有几种
▼
【怕出事】
这句话说的很好:
归根结底,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焦虑
人们的内心也越来越封闭
大家不再愿意互相介入
的确,未来每个人都会越来越孤独
2
除了打电话之外,越来越多人也对”发语音“厌恶:
那些喜欢给别人发语音的人,往往都是图自己方便,按一下键、动下嘴皮子就嗖的一声就出去了,却不顾及对方接受信息需要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一段语音听起来就非常不方便:
如果是一段段的文字,那我们接受信息的效率就快多了,你可以一扫而过甚至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还可以保存下来,传阅、收藏、分发等等,总之会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很多。
最让人尴尬的是:如果你在开会、会客或者公众场合,你看到一段别人发来的语言,你是听还是不听呢?
你怕错过了重大事件,于是你开始收听,如果用外放听,结果会被被一群人听到,于是用听筒,发现听不清,然后不得不调音量再听一遍!
即便是微信早就实现了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但是一段60秒的语音转换出来起码需要15秒,而且很多发语音的人就压根不说普通话的,你转换出来之后发现简直就是一堆乱码,比如一段语音被翻译出来是这样的:
反正我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要被逼疯啊简直,我真想掐死对方啊。
鲁迅说: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为什么人类的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而不是以会说话为标志,也不是以录像视频为标志呢?根本原因就是:文字才是人类文明交流的真正载体。
要知道文字是高度压缩的信息,信息密度比语言高太多了。四大名著加一起也不到10M,而一段10分钟的音乐或者1分钟的视频都不止10M了!
人类好不容易发明出“文字”从而进入文明时代,你们这些人居然倒退回去用语音?!
所以,如果你尊重我,请不要上来就给我发段语音!
最后的总结:
奉劝大家
有事别发语音
没事别打电话
不然,真的会让人非常反感!
来源:水木然,材料来自新闻晨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