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扶植小蓝单车阿里系投资哈罗, ofo前途未明
   来源:财经网     2018年06月06日 00:19

距离最近一次融资仅过去2个月,ofo已经两度传出裁员传闻。

今日早间有媒体报道称,ofo总部裁员50%,同时COO张严琪等多位管理层高管离职。尽管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否认了裁员一事,但外界对ofo的运营情况仍抱有十足的好奇心。

“ofo永远不会放弃。”上个月来自南华早报的报道称,戴威在与滴滴首席执行官程维进行的一次潜在要约谈话中,戴威如此告诉程维。相比起ofo的另一位投资方阿里巴巴,滴滴与ofo的关系颇为玄妙。

今年4月24日有媒体传出的“滴滴高层已经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一事, ofo在回应中称,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寻求独立发展的ofo前路将十分坎坷。

滴滴北京重启地推扶植小蓝单车

2016年9月滴滴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ofo,这并非滴滴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唯一布局。2017年底共享单车小蓝单车资金断裂,陷入供应商和押金拖欠风波。滴滴拖管了陷入危局的小蓝单车。重新修整后的小蓝单车开始重回街头。

今年5月30日,据财经网了解,滴滴在北京朝阳和海淀地区对小蓝单车进行了线下推广。

滴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线下推广 摄/王蒙

财经网注意到,此次推广活动是由滴滴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财经网从一位滴滴线下推广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推广活动包括两方面,对于尚未下载滴滴APP的用户进行引导下载,对于已经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则引导微信扫码获取优惠券。此优惠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滴滴快车优惠券,另一部分则为单车券。免费单车券加上免押金,这意味着用户不花钱就可以骑车。

财经网就此轮线下推广活动涉及的城市和地区,此时进行线下推广活动的考量向滴滴方面进行询问,滴滴仅表示,“北京是在海淀、朝阳都有相关的活动。根据业务进展和目标,各区域各品牌的推广活动在按计划进行。”

一位参与此次地推的滴滴北京工作人员向财经网透露,对小蓝单车的推广活动从5月30日起将持续半个月。

除了2016年入股ofo,滴滴在共享单车领域其实已经拿到了三张门票。今年初,除了接手小蓝单车的运营推广外,滴滴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也在成都、南昌、合肥等地上线。

无论是重新上路的小蓝单车还是青桔单车,全部都是免押金骑行。而目前ofo在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城用户仍然需要支付押金才能骑行。

哈罗单车获阿里系投资

相比滴滴,ofo与另一股东阿里的关系要亲近得多。

根据工商信息显示,今年2月ofo先后两次将至少444.75万辆自行车作为资产抵押给了阿里系两家子公司,获得了总计17.7亿元的贷款。至于为何通过抵押自行车形式获得融资,有媒体报道称,这是因为ofo的主要股东之一滴滴拒绝签字,使得阿里和ofo的投资事宜一直处于搁浅状态,阿里方面只能通过贷款方式驰援。但此消息遭到了滴滴方面的否认。

被称为“雪中送炭”的阿里,对ofo也并非一心一意。

今年6月1日,永安行的一纸公告披露,哈罗单车已获蚂蚁金服20亿元融资。哈罗单车作为原本共享单车行业第二梯队的成员,在行业竞争后期,反倒获得多轮融资,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来自极光大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至4月,无论是ofo还是摩拜的月活跃用户均处于下降趋势时,哈罗单车的月活却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但是从用户城市等级分布来看,哈罗单车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并没有优势。

谈起运营逻辑,哈罗单车CEO杨磊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方面,ofo和摩拜将主要精力放在一线城市的品牌建设,但二三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空间大,这正降低了其它单车品牌扎根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度。

这套打法被称为“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处于互联网中心地带的今日头条和快手,在分析人士看来他们的崛起所依赖的正是这种策略。

哈罗单车的策略显然是有效的,在诸多共享单车成为头部竞争的“炮灰”之后。它反倒成为美团CEO王兴眼中摩拜单车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哈罗单车并非没有危机的。永安行公告披露了哈罗单车2017年的财务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总资产365,153.08万元,净资产41,953.09万元,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2,849.25万元,净利润-48,890.84万元。也就是说,过去一年哈罗单车营业收入为1.2亿元,但亏损了4.8亿元,亏损是营收的4倍。

独立还是合并?Ofo前路未明

摩拜被美团收购,哈罗获得来自阿里系的支持,惟有寻求独立经营的ofo前路未明。

据南华早报消息,今年5月的ofo内部会议上,ofo联合创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公司目前的状况堪比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和二战时英国的处境。

“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但ofo未来依旧会保持独立运营。ofo的五位创始人将各自拥有该公司九人董事会中的一席。”戴威对与会人员如是说。

保持独立运营的ofo要面临的难题不少。能够尽快形成正向现金流,这是ofo想要获得独立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推出车身商业化广告,App上也推出开屏广告都是有益的尝试。但这种变现模式也面临着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北京市去年出台的共享单车《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禁止共享单车投放车身广告。

四年前的网约车大战,是腾讯和阿里的战场,如今的共享单车混战,背后巨头仍然是它们。

资本重金投入背后,行业呈现出三方角力态势:以滴滴为首,旗下聚集着青桔单车、小蓝单车和ofo;阿里则将ofo、哈罗单车和永安行纳入麾下;另一边摩拜则并入了美团阵营。

尽管同时拥有滴滴和阿里两大股东,但ofo的处境却显得颇为尴尬:无论是滴滴还是阿里,在入股ofo的同时都在扶植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在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中,除了ofo,无论是阿里还是滴滴都持有另外的门票。

网约车大战中,无论是滴滴合并快的,还是滴滴收购Uber中国,在最终复盘来看都是资本的推动。梳理哈罗单车和ofo的投资方可以发现,阿里系的蚂蚁金服是双方共同的投资人。

哈罗单车和ofo其实是存在合并基础的。在资深互联网观察家葛甲看来,合并的可能性较大,至于哪个团队占据主导权,要看这几个月双方的竞争和最终的数据。这两家企业其实也有明显的区别,哈罗单车更偏精细化运营,ofo则属于粗放型运营,双方其实存在互补的空间。

在易观智库分析师余目同样认为,哈罗单车和ofo存在合并的可能性。“一方面看阿里的意志以及阿里在ofo中的话语权有多少,但最终决策是ofo创始团队、阿里系、哈罗团队甚至于滴滴系多方博弈的结果。二者如果合并意味着ofo将正式成为阿里系的一部分,在体量上二者相加相比摩拜会占据上风。”余目说。

始于科技,盛于资本的共享单车,在历经两年的野蛮发展后,始终未能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摩拜最终难以独立发展的原因:始终未能形成“造血”能力。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ofo,始终没有谈及盈利的时间点。但是哈罗单车却在摩拜被美团收购后的一周,对外宣布近百城市已经实现盈利。

2018年3月才宣布全国范围内芝麻分650分以上者,可通过支付宝“扫一扫”车身二维码,在全国免押金骑行哈罗单车。4月中旬便宣布已经实现盈利?哈罗单车依靠什么盈利?

在余目看来,单车目前依赖租金的模式是无法填补巨大的车辆投入和运营成本的,其他收入模式(广告、数据)目前体量都太小,因此单车企业需要巨头持续的资本输血才能维持经营,也需要更多的流量入口来提升用户规模。

至于ofo最终是纳入阿里阵营还是腾讯系,葛甲认为,“阿里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相比另一大股东滴滴,ofo与阿里走得更近。另一方面,如果把美团、滴滴都算作腾讯系的话,ofo不太可能拿了阿里的钱最后投入腾讯系,所以进入滴滴怀抱的可能性不大。当然,滴滴的股权比较复杂,现在说不清楚它到底是腾讯系还是阿里系,因为阿里和腾讯都是它的股东。”

单车 哈罗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