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托底 强化聚合力量
   来源:海外网     2018年06月15日 04:39

联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陈智明 摄)

今年4月,在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IC(集成电路)中国”峰会上,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园区同时荣获十大“2017-2018年度IC中国优秀产业园区”称号。近期又获悉,第23届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年会将于明年5月在厦门召开。据悉,届时全球近60家主要半导体公司的董事长或CEO将齐聚厦门,共商全球半导体发展大计。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出台《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等,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动环节各个层面精准发力。事实上,从厦门联芯成为我国大陆地区已投产的技术水平最先进、良率最高的12英吋晶圆厂,到云知声研发的全球首款面向物联网的AI(人工智能)芯片将在厦门量产,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的“中国芯”发展成绩频上“红单”。

产业发展遇上黄金期

“今年公司研发投入将创历史新高,预计超过2000万元。”厦门优迅高速芯片董事长柯炳粦说,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优迅是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一支代表。全球首款“三网融合”核心芯片和国内首推的10Gbps系列高端收发芯片便出自优迅团队。迄今为止,优迅的出货史已超10年,累计出货量约3亿颗,年销售额上亿元。

作为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自2015年以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值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7年合计完成产值144亿元。目前园区已集聚集成电路及配套企业近150家,产业规模全国第五。

说到集成电路产业,联芯仍是“话题王”。由世界排名第二的晶圆代工企业——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的12英吋晶圆制造项目,今年2月宣布成功试产采用28纳米High-K/Metal Gate工艺制程的客户产品,试产良率高达98%。

基于此,高新区从招商、配套等多个维度发挥好联芯等龙头企业在筑链条、促创新、聚人才方面的带动作用。灵活多变的政策和措施,让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和爆发力。目前,高新区已引进泛林半导体设备、科天检测设备、阿斯麦光刻设备和应用材料、台湾美日光罩及台湾强茂功率器件封测项目等关键配套项目。

如今,除了已投产的联芯,高新区引进的三安集成6英吋砷化镓生产线已经量产,瀚天天成、华天恒芯、芯光润泽等3个涵盖碳化硅外延、芯片和模块的产业链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目前,高新区正不断构建区域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打造以产业聚集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和技术服务平台,从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入手,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在黄金期获得良性发展。去年,高新区携手厦门市集成电路协会,举办集成电路人才专场招聘会,精准引才引智;并推动全球最大华人半导体行业协会——美国华美半导体协会在高新区设立分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厦门就业创业。

两岸产业“佳偶天成”

日前,清华海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在高新区正式成立,将充分发挥、利用两岸相关资源,为两岸集成电路产业从牵手到更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多年来,一大批台湾集成电路企业的落户,助推高新区成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领域的高地,更是彰显了高新区在台湾产业“西进”的“第一哨”地位。

循着强化海西产业共融发展的招商思路,高新区瞄准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环节精心布局,强链补链,引进紫光展锐、优讯、宇臻、元顺微等70多个设计项目。为进一步缩短两岸产业发展的距离,高新区设立驻台办事处,积极与台湾排名前十的IC设计企业接洽,成功引进了联发科旗下晨星及天擎、凌阳、闳康等台湾优质集成电路设计项目,以及乾照半导体、鹭芯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等项目。目前,高新区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材料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全产业链布局。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35.96亿元,同比增长19%。

同时,台湾创客团队不断涌现,在孵台湾创客项目数突破200个;清华海峡研究院、爱特众创等已在台湾设立离岸孵化器。对台协同创新亮点频现,是高新区深度“掘进”对台区位优势,加快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聚集,使海西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愈发完善的结果,也促成了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大步向前迈进。

在强化技术创新供给方面,高新区近年还引进了台湾知名的集邦咨询平台,为本地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引入战略资本方面,高新区已推动联和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厦门芯半导体产业基金、中电中金基金等3只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在高新区签约、落户。人才培养方面,清华海峡研究院与台湾新竹的财团目前正在洽谈共同成立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此外,高新区还专门举办集成电路优质企业专场推介会,组织20余家创投机构与优质项目进行资本层面的对接,搭建产业资本沟通平台,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集成电路 高新区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