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刷朋友圈、上班发邮件联系客户、午饭后刷个微博逛下淘宝……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重心。尤其是当下“无钱包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账户进行支付交易。
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离世了,你的微信、qq、支付宝等“互联网遗产”怎么办?
互联网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包括账号、密码、图文、音视频、虚拟货币、网上店铺、游戏装备等,也称为数字遗产。
根据权利属性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个人信息类:即网络用户在网络上所拥有的个人账号、密码等信息;
二是虚拟财产类:自然人在网络上经原始创作所产生的相关作品,例如微博、照片、音频、网络日志、视频等数字资源作品,以及网络域名、电子书、数据库使用权等;
三是数字化财产:即虚拟财产交易使用到的虚拟货币,是以网络银行中的货币为代表的,比如各种支付平台、余额宝、网络购物以及与现实货币可以进行兑换的虚拟货币,例如Q 币、游戏币、比特币等。
电子邮件、博客、微博、个人空间、游戏积分和装备……它们记录着我们的生活轨迹,不仅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是价值不菲的资产。
如果突然有一天就走了,这些虚拟财产要怎么处理?亲人怎样才能继承这些网络遗产?又该怎样去追查是否有网络遗产?
案例一:
丈夫离世妻子继承QQ遭拒
2011年,市民王女士的丈夫徐先生不幸在车祸中丧生。徐先生的QQ邮箱中保存了两人的大量照片和信件,王女士想要整理和留存这些珍贵的资料,并且保留丈夫的QQ号码。然而,在没有登陆密码的情况下,王女士只能求助腾讯公司。但是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腾讯方面却称: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用户只有使用权,不属于遗产继承范畴。
那么,类似电子邮箱、QQ、微信、微博社交、游戏账号等数字资产归属权究竟由谁决定?
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依照《继承法》,对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不可以继承,如个人聊天工具QQ、邮箱、网络ID等。
北京网管办评议会法律专家朱巍分析,虚拟财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物权属性,但还是跟普通的物不一样,这些虚拟财产通常都是跟账号联系在一起的,和虚拟世界里的人际关系、人脉来往密不可分,继承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