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太空当中,在探索太空的时候,人类就发现在太空之中有一个,非常常见却非常奇葩的天体。这个天体它比钻石还要坚硬,但是它的大小却只有指甲盖那么大,重量却有几百亿吨。这个引起了科学家们对它的研究兴趣,这个天体就是黑洞。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黑洞的实质与由来,明白这些之后就可以知道黑洞为什么体积非常的小,但是密度却无限的大。
恒星虽然寿命无穷,但是它也会有灭亡的一天,在恒星生命的后期,由于内部的核反应缺失,导致能量不足,就会在恒星内部没有足够的能量去与巨大的恒星的引力去相对抗,恒星表面的物质就在重力作用下开始,被迫向中心挤压,从而引发了恒星坍塌。
理论上来说,只要恒星的质量不足太阳的八倍,那么它坍塌之后就会,因为它的质量不够大,就会坍塌成白矮星,白矮星人类就非常熟悉了,白矮星的密度大约是在每立方米几十吨,一立方厘米的大小也就一勺子大,一勺子的物质重量达到几十吨,这是个什么概念?相信很多朋友们都能明白这个概念。
如果恒星的质量大于太阳的八倍,但是还不至于达到太阳的20倍的话,它在坍塌成白矮星之后,就会有足够的质量,继续被挤压坍塌,最后在挤压之下,就会把把原先把白矮星中的原子都给压碎,将原子中的电子压缩组合,与其中的质子重新合并为新的中子,然后在以中子的形式稳定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中子星。
虽然白矮星的密度非常的高,但是他依然会拥有完整的原子,这样就可以将把白矮星看成是一个有原子构成的星体,但是中子星却不同,他的原子已经被巨大的压力给压碎,可以说就是原子核的形式来存在的,目前中子星的密度最高的可达到21吨每立方厘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概念,21吨的重相当于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密云水库的全部的水的质量,中子星的引力强大到已经可以将光线给扭曲。
如果恒星的质量再超越太阳质量的20倍后,那么在它压缩成中子星之后,核心的质量依然是在太阳质量三倍以上,那就会继续将中子星给压碎,也就是压碎了原子核,重新成为了一个新的天体,这个天体的密度,人类目前来说没有办法测量到,因为比他小一个等级的中子星的密度就非常之高了,再继续压碎的话,人类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形式存在于开宇宙,密度也就没法算出来。
但是比新的天体小一个量级的中子星连光都可以扭曲,那么黑洞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光线给吞噬掉,这一点从现在人类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黑洞中也可以证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