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戏剧情境
苏婳 王鸿儒
[摘 要]戏剧性是戏剧动作的基础,戏剧性的达到和完成要依靠戏剧动作来体现。英国戏剧理论与戏剧史教授、理论家阿·尼柯尔(1894-1976)在其《西欧戏剧理论》中论述到,戏剧情境作为使戏剧动作发生的内部原因,是一个组成戏剧性的重要因素,戏剧情境对于戏剧剧情的推动以及剧中人物动作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戏剧情境 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G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293-01
谭霈生先生认为:“‘戏剧情境是促使戏剧冲突爆发、发展的契机,是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条件。”也就是说,在戏剧创作中,戏剧情境的创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情境与“戏剧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戏剧情境的构成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对戏剧情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构成情境的几个重要因素:
1 人物所处的环境
在戏剧中,戏剧情境构成了人物活动的一个环境,将人物及其行动装进了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只有在这个观演双方约定俗成的特殊环境中,才能构成戏剧戏剧性以及冲突的形成。
剧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可以划分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就是阻碍人物行动的非人为的障碍。我们经常会在灾难片中看到自然环境带给主人公的阻碍,比如当地震发生时,主人公的亲人所在的位置就是震源地点,于是主人公就要冒着余震的危险去震源寻找妻子,这时候不断的余震这个自然环境就是主人公行动的一个巨大障碍,从而产生出后续的人物行动,使得戏剧性得以构成。而社会环境,即戏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系统等一些构成戏剧人物的社会生活的因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生活。每个人都属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是社会的一员,所以从根本来说,每个人的道德理念和对于各方面的思考都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环境对戏剧中人物行动的阻礙在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人物面对特殊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压迫时,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不得不遭受痛苦甚至导致死亡。《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经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这个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性格,更是离不开整个社会,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美国当代社会下使大多数人感到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的整个社会的悲剧,虽然一部分人实现了他们所谓的的“美国梦”,得到大笔的金钱和优渥的生活,但这个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道德沦丧、毫无责任感的社会,从而使许多仍然抱有理想的人受到冷漠的对待。“资本主义所有的矛盾归结为现实和梦幻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人类生存也便成了最大的悲剧:理想虽然美好,却经不住现实的冲击:安于现状,对现实妥协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但总想把理想转变为现实的人只能是悲剧性的人物。”
2 人物关系
戏剧中的人物关系,也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对于戏剧情境的构成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谓人际关系,其本质就是人物与社会中其他人的关系,每个人都可能和其他某个人产生某种联系。在戏剧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逐渐构成了一层层的人物关系网,于是便构成了人物在戏剧中的情境。黑格尔说过:“只有当情境所含的矛盾揭露出来时,真正的动作才算开始。”这里黑格尔提到的“矛盾”,就指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一个人物影响最深刻、最能激发他(或她)的内心活动的,是他(或她)同其他人物的交往。”通常在戏剧中,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通过对人物关系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做出后续的戏剧动作(不单指人物的某个具体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人物行动单元)。
马丁·艾思林最重要的戏剧本质论即是戏剧情境说,他提出:“戏剧是艺术能在其中再创造出人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具体的形式。”,“剧院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的实验室。”戏剧是一种能揭示人与人的关系的艺术形式。马丁·艾思林认为,人物关系是一出戏是否具有戏剧性的关键因素,他认为一个戏剧场面是否具有戏剧性,最为主要的就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是人物间对于的彼此的互动和人物对于其他人物的影响和他们的反应。
在迪伦马特的喜剧《老妇还乡》中,剧作家设置的戏剧情境是构成整个戏剧的戏剧性的关键,戏剧里的人物关系成为了构成人物行动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关键。建立起戏剧情境之后,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对戏剧动作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妇还乡》中,剧作者并未把重点放在克莱尔采取了什么办法去报仇,却着重表现了居伦人和伊尔二者间的关系将会怎么变化并且会产生出什么样的戏剧动作。“剧本中,动作和情境是不可分割的,在特定的情境,不仅可以促使人物产生特有的动作,而且,它还能显示出动作产生的原因并暗示出它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在戏剧情境的安排设置下,人物关系出现的细微的变化必定会推出新的戏剧动作,此时,人物关系就显得举足轻重了。由于人物关系的发展而萌生出了新的戏剧动作,紧接着又对原本的人物关系产生了影响让它产生改变,然后借助“暗示出它将带来怎样的结果”来使戏剧情境更加地激变。所以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戏剧情境中便不能继续像之前那样正常地发展下去了,在克莱尔、伊尔和居伦人三者之间互相牵制的人物联系下,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新的戏剧动作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果然,克莱尔以杀死伊尔为要求,承诺将会捐赠10亿给居伦这个群体。
新的戏剧动作的产生,便加剧了戏剧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居伦人渴望脱离贫困和克莱尔想要复仇这两个戏剧动作指向所交织的人物关系,构成了接下来人物行动的前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伊尔被居伦人为了财富而牺牲的命运的结果,因此伊尔与居伦人双方的关系又变成了尤为重要的人物关系。居伦人一方面坚持要维护正义和良知去保护伊尔,但另一方面,想要得到高额的捐赠就必须得杀死伊尔。迪伦马特用独特的戏剧技巧在剧中将人物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表现了出来,由于这细微的变化,接下来就引发了戏剧情节的剧烈转变,不但对戏剧动作的发展变化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也清楚地阐明了为什么会使这些戏剧动作产生、发展和改变,赋予了其应该具备的戏剧性。
参考文献
[1] 吴戈:《戏剧本质新论》,云南大学出版社[M].2012.
[2] 蹇河沿:《编剧的艺术》,云南大学出版社[M].2009.
[3] 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M].1981.
[4] 张玉书:《世纪欧美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M].1995.
作者简介
苏婳(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王鸿儒(1992—),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