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观念下水利工程设计.doc
李春龙 赵敏
[摘 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变来实现的,人们在加快经济发展脚步的同时也为我们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对自然生态水系环境形成影响的同时,也打破了水系周边动植物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人类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经济发展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生态理念真正的融入到经济发展规划当中。为此,本文以水利设计为研究对象,就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143-01
引言
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逐年的提高,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累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在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生态的理念进行建筑施工。为了实现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走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
1 传统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
传统的水利工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来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分配的目的。大多是只考虑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进步需求,这种只注重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视了长时间不科学的水利工程会带来的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传统水利工程主要体现出的就是经济性,很少注重到对于环境的保护。而生态水利工程主张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期,以生态理念为设计宗旨。生态水利工程从选址到布局都充分的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与水的平衡发展。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不仅要达到水生态系统的优化还要进一步的兼顾到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黄河在没有修复水利以前属于高污染的河流,建立八个水利工程以后有效改善。永安水利的主要任务是辅助水利水电工程、生产设施的建筑、安装和施工的基础工程。青海龙羊峡的设置不仅以防护林为主,还增加库区周围的植被覆盖率,对于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库区周围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意义。
2 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水利工程设计在应用生态理念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防洪灌溉、水资源调节、防涝和防旱作用,在保证水利工程的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来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实现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和环保性。另外,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水利设施周围的自然环境,根据自然环境来设计水利设施。最后,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选择成本最小、最实用的生态设计方法。
2.2 缓解性原则
自然环境有自身的调节功能,够在人类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调节。并且,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实现自然环境的循环。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应用生态理念需要坚持缓解性原则,重视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使自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来修复生态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2.3 整体性原则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包含生物系统、水文系统、工程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中的水文系统、生物系统和工程系统等各个系统,了解自然界中水量、水位、水流、生物环境等对水利工程的系统影响。另外,在水利工程设计之前,设计单位应提前搜集水利工程的环境资料,对水利工程进行整体了解,充分掌握水利工程周围环境的生物,尽量减小水利工程对环境的破坏。
3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3.1 水文环境勘测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设计时,前提是要全面勘测水文环境,确定施工区域水文地质特点,然后基于此来编制生态设计方案,促使水利工程生态能够持续发展。将生态理念贯彻到水利工程中,原则上要实现水资源的可靠保护,提高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由此可以判断水文信息对于工程设计起到的重要影响。提前安排专业人员来采集和整理各项水文信息,专业研究自然环境水含量,确定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水文资源。为提高此环节工作效率,应与水文勘测部门保持高效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掌握全面及时的水文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来完成工程设计。
3.2 堤岸结构设计
堤岸为水利工程设计研究要点,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分析,除了要保证其基础功能的完善性外,还应兼顾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综合传统设计知识,确定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设计方向与目标。同时还要完善相关评价体系,作为堤岸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确认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堤岸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坏[3]。提前分析现场环境状态,综合工程与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定两者之间的关联系,以及相互产生的影响,调整堤岸设计方案,严禁出现通过破坏环境来达到建设目的的情况,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到堤岸建设中,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
3.3 河道改造方案
河道改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综合质量,基于生态理念,必须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确定可行性最高的方案,保证方案实施的科学性,在保证满足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同时,达到国家生态发展基本需求,实现河道的长久持续运行。应重点分析岸边保护、绿化以及河道疏浚等问题,确定设计优化方向,融入生态型护岸原则,維持河道生态平衡。同时还要研究周边环境规划要求,保证河道改造后可以与区域环境保持协调性。
3.4 岸坡防护设计
在设计岸坡结构时,需要分析其所具有的交错复杂的特点,基于环境生态体系平衡性和稳定性要求,避免因结构施工,对原有的动物栖息、觅食、避难场所造成破坏。要重点强调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性,采取相互协调的方式来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调整,同时应用多孔混凝土以及自然材质,减少混凝土、浆砌石等不透水材料的应用,保证可以满足各类生物栖息生长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渐深化和人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程度,国家要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采取高度的注意和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确保水利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新兴的产业结构,其迅速的发展过程和不断扩大的规模。国家的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去推动水利工程的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机构本身注重设计的生态理念和加强自身的建设,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代彬彬.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建筑知识,2016,17(06).
[2] 崔继英.水利设计环节中生态化理念环节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3):181.
[3] 彭修彩.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 15(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