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心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10月25日 01:04

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爱心意识的研究.doc

丁杭铃

[摘 要]幼儿爱心意识培养对幼儿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价值。而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家长们越来越看重孩子的外在荣誉,常将证书等第成绩高低等外在条件作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展的标准,但是一味注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不利于幼儿亲社会性的发展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发展,易导致幼儿爱心意识的缺失,而社会不能缺乏爱心,加强幼儿的爱心意识培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培养幼儿亲社会意识和行为的产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要更加注重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爱心意识;培养;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206-01

一、幼儿爱心意识培养的背景意义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良好的幼儿教育关系着我国数千万儿童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社会的各方面竞争愈演愈烈。许多家长怀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来培养孩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注重培养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的情感”,同时《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除此之外其他纲领性文件也有明确指出培养幼儿爱心意识的重要性

二、关于幼儿爱心行为调查的数据汇集与分析

(一)幼儿爱心意识现状

62.20%的幼儿经常能主动安慰并帮助他人,约有31.71%的幼儿有时能安慰并帮助他人,约有6.10%的幼儿很少能做到安慰并帮助他人。教师卷显示约有78.57%的幼儿经常能主动安慰并帮助他人,约有21.43%的幼儿有时能安慰并帮助他人,但是基本上幼儿都能够做安慰与帮助他人的事情。

(二)成人的态度及爱心意识培养方法

1、成人对爱心意识的态度

58.35%的家长能经常对别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28.2%的家长有时能对别人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13.45%的家长表示很少同情别人。

2、成人的榜样示范情况

63.41%的家长能先向家里的老人问好,跟孩子在外面,看到别人有难,会主动提供帮助,经常为孩子树立行动上的榜样,31.71%的家长有时能。也有占4.88%的家长很少为孩子树立榜样。

3、成人对幼儿的引导情况

(1)家长

78.05%的家长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树立爱心意识,20.73%的家长有时能引导幼儿树立爱心意识,1.22%的家长很少引导幼儿树立爱心意识。

(2)教师

数据调查显示,基本上幼儿园都能够设计有关爱心的环境创设。数据中约占71.43%的幼儿园有设计有关的爱心环境创设来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28.57%的幼儿园很少设计有关的爱心环境创设。

(三)家园合作就培养幼儿爱心意识的状况

35.71%的教师能够经常与家长沟通有关幼儿爱心意识的发展情况,57.14%的教师有时会与家长沟通有关幼儿爱心意识的发展情况,7.14%的教师很少与家长沟通有关幼儿爱心意识的发展情况。

三、幼儿爱心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成人对于爱心意识的重视程度不高

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如果不明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本领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就不能正确恰当地发挥引导作用。家长对爱心意识的认识影响着幼儿爱心意识的发展。爱心意识的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对现阶段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人没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的年龄特点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爱模仿,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和教师的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模仿对象,家庭的情感亲密程度高。

(三)成人缺乏有效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手段的应用

教师作为幼儿资源的整合者应该了解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幼儿学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针对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中,教师开展幼儿爱心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程度不高,有关于爱心意识的环境创设并不多。

(四)缺乏家园合作意识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联系不够密切,有些教师和家长可能并未意识到良好的家园合作可以衔接幼儿的家园生活,发挥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作用,形成一致的教育影响,促进幼儿爱心意识的形成。

四、有效开展幼儿爱心意识培养的建议与策略

(一)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家长和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充分了解爱心意识发展的重要性。“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保證。”【3】

(二)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合作,与幼儿平等交流并合作,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做好榜样,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家长和幼儿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情感联系。

(三)应采取适当方式和教育手段进行有效引导

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对幼儿的爱心意识发展意义重大。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定幼儿的学习计划,合理组织教育内容和安排一日生活,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

(四)进行良好的家园合作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

五、总结

幼儿的爱心意识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意义重大的。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当做重中之重,而忽视幼儿的道德发展,忽视幼儿内心情感的萌芽;幼儿园也常常按部就班展开学习,忽略对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对幼儿渗透爱心教育,潜移默化地让爱心意识在幼儿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为幼儿人格灵魂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让幼儿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芹.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石油教育.2003(1)

[2] 肖延红.引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学前教育.1998(10)

[3] 徐志男.环境熏陶在幼儿培养中的作用分析.素质教育.2016.12

[4] 李全彩.浅谈幼儿爱心行为缺失现象.学前教育研究.2003(7)

[5] 黄爱玲.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早期教育.1988(12)

[6] 赵洁.开启幼儿的爱心之门.新课程学习(下).2012(9)

幼儿 爱心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