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京东这几年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新。京东的市场定位和阿里巴巴的天猫是一样的,目前也是阿里在电商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京东的内部架构却和天猫有着天壤之别。
阿里巴巴主张外包式物流,这也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毕竟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国内外各个企业所认可的做法,在供应链管理中叫做“横向一体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耐克。耐克只做服装的设计和品牌的运营,而关于服装的制作,就外包给服装厂来生产。
与“横向一体化”相反还有一个名词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公司的上下游业务都尽可能地由自己完成,不采取外包策略,这就导致企业会变得庞大而且不灵活。“纵向一体化”的弊端非常大,极易失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早年的福特汽车,连一颗螺丝钉都自己生产,被称作“福特帝国”。还有当年转型前的青岛啤酒,啤酒瓶和瓶盖都是自家生产,导致企业亏损时,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好找。
故而一直以来,企业家们对“纵向一体化”模式都是敬而远之。然而京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刘强东在10年前,不顾京东高管和投资方的一致反对,毅然决然地进行自建物流,很多人都为刘强东捏了一把汗,就连马云也不看好刘强东的模式。可以说,自建物流的模式做好了,利润也多不了多少,然而如果做不好,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一夜回到解放前”。
然而,事实证明刘强东做得非常好,京东给大家带来极致的购物体验,而这些体验大都来自于京东物流的快速和高效。这也引发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纵向一体化”是不可取的,但是刘强东却成功了。是书本上错了?还是刘强东侥幸呢?
仔细思考,我们想到了马云早年说的一句话:未来的经济是体验经济。这就让我们豁然开朗,“横向一体化”中讲究核心竞争力,而刘强东做电商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竞争力,头顶上淘宝压着,谁认识你京东。故而刘强东把宝压在“体验”上,也就是说把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快速、高效、极致的体验上,这样一来重心就变了,自建物流变得那么合理和自然。
刘强东并不是想把小到螺丝钉的事情都自己做,而是这个“螺丝钉”就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做就是死路一条,做了才有可能活下去。当刘强东做成了的时候,有些人看明白了,有些人还在嘲笑。其实马云当年不明白,现在也算看明白了,阿里的菜鸟物流不也自己做了吗?
所以,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课本上的知识我们理解的也不一定全面。马云当年被当做骗子,刘强东当年遭人质疑,我们只有坚持去做一件事。未来的经济是“体验”的经济,坚持致力于做好用户体验,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