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云栖大会·武汉峰会上,作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领航者,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系统阐述了这家公司坚守的三条生命线:坚持自主研发之路,“‘拿来主义’盖不出高楼大厦,自主研发的云才能走得更远”;生态是阿里巴巴血液里流淌的基因,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共生共存;重申阿里云一直以来的承诺——坚决不碰客户数据。
在此前4月26日的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副总裁李津表示:“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远。”“两种云”的表述迅速引起业界热烈讨论。胡晓明在武汉峰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两种云”的理念,以及阿里云为什么始终坚持自主研发。
胡晓明认为,坚持自主研发不仅仅是民族情感的问题,更是商业和技术上的选择,“拿来主义”看似是一条技术上的捷径,长远来看却盖不出高楼大厦。
多年发展之后,中国云计算行业呈现出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从底层开始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比如阿里云的飞天;一种是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软件搭建。自主研发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财、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质疑仍要坚持初心,是典型的“Hard模式”。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等全球最大的三朵云都是自主研发。而一些前期没有太多技术投入的厂商,则选择了“Easy模式”的“拿来主义云”。
在实践中,“拿来主义云”很快暴露出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比如,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实战检验,稳定性差故障多,版本分支繁多且相互不兼容,跨厂商无法迁移升级。由于“拿来主义云”的软件模块往往由不同厂商提供,没有总体的规划设计,因此组件一致性差,整个系统不具备可扩展性,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从技术趋势来看,“拿来主义云”的热度急剧降温,从业者总结为3年间完整地经历了“从入门到放弃”。在这背后,大量客户被“放弃”而成为烂尾工程,不得不交出另起炉灶的“惨痛学费”。
今天,阿里云有两大核心。
一是合作伙伴。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几乎不销售自己的商品,但是全世界去年销售了价值4700亿元人民币的商品,这就是阿里巴巴平台为合作伙伴和最终用户带来的。
生态是阿里巴巴血液中流淌的基因,阿里云持续与合作伙伴共生共存,在阿里云平台上有超过8000家以上的软件开发企业,服务了超过10万以上的客户。在2017财年,阿里云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00%的,但是合作伙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200%,云市场上的订单数超过200万单。
二是数据。2015年,阿里云在全球首个提出《数据保护倡议》。今天云栖大会上,胡晓明重申阿里云的底线是坚决不碰客户的数据:“如果阿里云只有一样东西是必须要坚守的,那就是坚决不碰客户数据。这也是任何一家云计算公司,都应该去遵守的底线。”
阿里云在亚洲是合规认证体系中最全的云服务商,是首家通过德国C5认证的亚太公司,在2016年第一家通过中国网信办的安全审查,阿里云作为公安部的试点,第一家通过等级保护四级。阿里云正在打造最安全的云,希望通过这朵云去驱动数字中国
攀钢将阿里云工业大脑运用到诸如转炉炼钢复吹环节和造渣等炼钢环节中,优化了炼钢的环节,节省了炼钢成本,提高了钢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蒙牛乳业与阿里云合作,经过整合经销商进货、存货、出货等数据,同时分析每一个牧场的牛群年龄、发育周期等结构数据来预测产奶量和销量,并进行销量排产能计划、智能订单匹配以及智慧物流,预计在项目一期实施后可提升50%的订单处理效率和排产效率;在阿里云的帮助下,世纪联华将商品数据和消费者数据打通,并升级客户关系管理,成为最领先的零售商和最领先的数字零售商。立足九州通衢的武汉,阿里云正致力把湖北从制造大省打造成“湖北智造”
会议上,阿里云和全球的光纤领头企业——长飞光纤宣布合作打造光电子领域平台。安装有阿里AliOS操作系统的神龙汽车,已经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通过语音控制车窗、听歌、导航等进行多项智能操作。在人才培养方面,阿里云将共建大数据学院,培养大数据人才,将被沉淀在存储里的大数据展现出价值。
除此之外,胡晓明还希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在水资源、污水控制、灾害预测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的驱动,助力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升级。
文|记者:张珺 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