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举办的这个展览,带你去看影像艺术的无限可能……
   来源:新民网     2019年02月10日 18:35

为进一步探讨影像作品在当代语境下的思考、创作与发展轨迹,为国内外青年影像艺术家提供集中的展示和交流,上海市青年美术摄影家协会策划举办 “2018海上·青年·影像作品邀请展”。明天下午(5月8日)将在上海城市创艺空间(兰溪路138号)开幕。

这是继成功举办两届“海上漂移”展览和“海上·70”“海上·80”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之后,又一次以“海上”名义集结的专题展览,这是上海首次单纯定位于影像作品的综合性展览。记者昨天在布展现场见识了这场“艺术新能量“。

影像创作是熟悉又陌生的风景线

本次展览从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国内外优秀影像艺术家中,通过推荐、遴选方式邀请16位艺术家参展,作品形式包括影像装置、数字video作品等。青年艺术家们的表达没有令评委们失望,他们带来了大胆的创意风格和语言,表达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思考。

图说:沈凌昊的作品《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 官方图

前阵子刚刚在人民公园当代馆里完成互动装置的旅美青年艺术家沈凌昊,他的作品《我是你的影子,也是你》设想成一次冒险,他在绿色的墙体上使用了感光材料,就会像相机曝光一样,将观众轮廓隐射在墙头上面。打开手电筒,观众在感光墙面上的挥洒创意,光体都能够让图像停留10秒左右。他将感光与互动的体验《时光之尘——记忆的洞穴》带入了本场实验影像展,在展厅内搭设出一间帐篷,观众入内参观实验影像,浸入式的互动体验别具一格;徐喆作品《等一只鸟》尝试用等候捕捉鸟儿到访的耐心镜头,瞬间的满足惊喜让人联想到安迪沃霍的《帝国大厦》亮灯时刻;孙尧作品《星迹》拍摄了一团蓝色烟雾,未知和神秘的气息可以让观众屏息凝神……

图说:孙尧作品《星迹》 网络图

主办方表示,此次参展艺术家中,有大约一半的艺术家曾经在海外工作留学经历,将四面八方的国际气息引到本次展览。在作品遴选过程中,学术委员会率先排除了叙事性的创作,这也表明了部分投稿者,对影像的展示语境在认识上有差距。

影像是未来视觉艺术高地

上海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此次展览的主推人丁设认为,从动态影像的特质来说,它的信息表达多样化程度,超越了平面框架的绘画。上海这座国际文化汇聚的大都市里,从1997年上海双年展举办起,就引入了观念影像,这些作品的前沿和先锋特质,启发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时代变动中释放出的能量把艺术家们带向画框以外的创作世界。“以影像技术为媒介与依托,使传统架上艺术得以进一步延展、升华并呈现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与感受,这是我们这个展览想要实现的目的之一。”丁设说。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他人越飞越高。如果自己不去尝试拓展,就失去学习的意义。“从视觉艺术而言,为实验影像这一大版块提供艺术舞台,已经到了绕不开的重要程度。”中华艺术宫展览部主任赞同丁设的意见,并参与指导了本次展览的作品遴选。

图说:《不朽的梵高》影像展 网络图

实验影像启发了诸多并推动了商业互动和商业广告,已经步入了大众视角。从2年前火爆上海的《不朽的梵高》影像展,到眼下在环球港的热门展览《魔法游乐园》:观众脚踩感应器,两端发射的魔法泡泡就在大屏幕上彼此PK;小朋友的绘画可以印在航天飞机上“遨游太空”。凡是带有互动体验的影像游乐,已经渗透到了艺术教育、娱乐休闲的广泛运用中。这一切的灵感都来自实验艺术家的原始艺术创意。

图说:环球港的热门展览《魔法游乐园》 网络图

“实验影像具有先锋和前沿特质,是视觉艺术源头和发动机,是未来上海文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为有志于影像创作的青年艺术家在上海提供展现舞台。”主办方表示。

展览收藏评论,艺术体系跟上艺术创作

在近日PSA当代艺术馆举办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展《陌生风景》中,反映国际难民迁徙等影像装置《出口》带来独树一帜的艺术气息,是框架绘画无法到达的,是当下文化艺术错综复杂的面貌下大放异彩。在西岸博览会和ART021博览会上,实验影像的收藏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买卖行为,国际法律体系下的版权保护趋于成熟。影像和绘画都是画廊售卖的内容。

图说:影像装置《出口》 官方图

在上海举办的品牌展览《海平线绘画联展》等一系列视觉艺术大展中,已经可以看到影像作品。上海美术家协会和上海青年美术摄影家协会同时设想,在未来的主流视觉艺术大展中,实验影像的展览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影像作为跨界创意的新视觉力量,会和国画、版画、油画、雕塑一样,在视觉艺术领域与之平起平坐。(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影像 卡地亚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