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今年暂停,好事还是坏事?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2月10日 14:19

当地时间4日上午,瑞典学院宣布,2018年暂停评选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自二战以来,诺贝尔文学奖首次停颁。

如果说停发是因为该年度被提名的作家没有达到诺贝尔遗嘱中订立的标准,或者是因为战争的原因,似乎都可理解,但这次则是因为瑞典文学院一名院士的丈夫被指控强奸和性侵而深陷危机,多名文学院院士提议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这种爱惜羽毛的谨慎和对公众失去信任的担心,不但可以理解,而且值得点赞。

谁都知道,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公认的权威奖项。其每年颁布的获奖作家及其作品,不但是全球文学记者蹲守的热点,而且对读者阅读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亦因此,它也是书籍出版商最为关注的焦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莫言不仅因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声大噪,而且其作品迅即热销。业内人士曾经预言,随着莫言获奖,他的作品整体销量都会上涨。预计全球版税2013年出现井喷,有可能突破亿元,冲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从曾经的销售惨淡到获奖后的洛阳纸贵,诺奖的推动作用可谓神奇。

事实上,诺贝尔文学奖对作家作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亚马逊中国图书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其作品销量在奖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240倍的增长;而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销售表现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由此不难看出,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为年度阅读的风向标。

这么一个影响巨大的评奖,当然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让其蒙受灰尘,其公平性、正义性、严肃性、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一旦失去这些意义,所有附加其上的价值大厦就会轰然坍塌,成为一个全球笑柄。创立于1786年,从1900年开始主办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工作至今已历经118年的“百年老店”,就会顿然失去璀璨的光芒。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诺贝尔文学奖今年空缺,可能会让许多人为之失望,但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洁身自好、爱惜羽毛这件事上,就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当评奖机构本身廉洁了、干净了,评出的结果可信了、放心了,对亿万读者而言就是最大的福音。须知,公正权威的评价是最好的选择,是治疗各种八卦、揣测、谣言、失信、疑虑、危机的良药。

诺贝尔 文学奖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