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文研究当前油藏建设管理的新发展模式及意义
徐伟 陈国强 马金娜 杜冬梅
[摘 要]河口采油厂管辖渤南、埕东、陈家庄、义东、大王北等14个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2693.24万吨,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46563.42万吨,平均采收率24.8%,采出程度20.65%。近几年,面对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严峻形势,转变油藏开发管理思路,充分树立效益开发理念,构建油藏效益化开发管理新模式,确保增量、存量资产开发效益,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油藏开发管理整体水平。
[关键词]低油价;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060-01
1 效益化开发管理新模式产生的背景
河口厂近几年面对目前低油价的严峻形势,高成本新井、措施投入效益变差,制约油藏有效开发。一是低油价形势下,部分新井不能实现效益开发;二是措施结构的变化,高成本措施投入逐年加大,制约油藏效益化开发。三是低油价下低产低效井增多,制约油藏开发管理水平。如何在低油价下实现油藏效益化开发,必须突破传统的油藏开发管理模式,构建油藏效益化开发管理新模式,确保存量、增量资产开发效益,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油藏开发管理整体水平。
2 效益化开发管理模式的内涵
油藏效益化开发新模式就是从增量和存量资产开发效益最大化出发,分析查找制约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主要问题,将成本概念渗入到开发每一个环节,改变常规开发理念,变产量第一为效益第一。通过精细油藏管理、不断探索油藏效益化开发方式,最终促使油藏开发单元从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达到产量效益双赢,油藏良性开发的目的。
主要通过对新井、措施井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测算,先算在干,杜绝低效、无效投入;通过油藏开发精细研究、工艺技术创新,改善新井措施井效果;通过低效无效井调查,采取间采间注等手段降本增效;通过精细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优化注采调配,水井综合治理,控水稳油,提质提效。通过以上油藏效益化开发新模式,实现存量和增量效益最大化,达到降低油藏自然递减,提升油藏开发管理水平的目的。
3 效益化开发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3.1 建立单井效益评价机制,开展低效井治理
一是确立单井效益评价方法。按照不同油价、不同开发方式确定相适应的评价标准。稀油油藏计算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为标准;稠油热采油藏应用极限油汽比为标准。二是开展油藏开发效益评价。计算在50、60、70美元/桶条件下,不同油藏類型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和经济极限油汽比。评价油田单元经济效益。三是开展油藏低产低效井分析,找准潜力增长点。稀油低效井分三类:一是有注采对应关系:主要分布在整装、低渗、断块油藏,共有177口,平均单井日油0.4吨,含水98%.6。二是只采不注: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断块油藏。共有88口,平均单井日油0.3吨,含水94.7%。三是有边底水:含水上升控制难度大。主要分布在整装、断块油藏,共有78口,平均单井日油0.4吨,含水98.6%,其中整装油田最多41口,占36.3%。
稠油油藏低效井分析:稠油油藏低产低效井共111口,平均单井日液28.7t、日油0.6t,综合含水98.2%。其中边底水、储层薄、多轮次后期、储层物性差是低效主要原因。
3.2 开展低效井分类治理,找准潜力增长点
3.2.1 应用“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建立单井效益跟踪机制,定期梳理低效井。
对单井进行月度效益评价跟踪,将单井细分为四类:无效井,低效井、有效井、高效井。动态筛选不同油价下的低效、无效井,开展分析治理。
3.2.2 开展低效井分类治理,寻找潜力增长点。
低油价下通过加强注采调配和低成本措施提高单井产能。在油价为50美元/桶下,摸排措施增效87口,日增油能力159吨,单井日增1.8吨。摸排间开、周期采油保效187口、关停无效井39口,对有利于维护注采井网、自喷井维持生产。如:陈25块陈18-X11井周期采油,调注水流线促井组见效。井组日增油10吨,含水下降1.5%,年增油854吨,节约电费1.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237万元。
3.3 建立单井措施评价模型,根据效益优化措施选井
优化单井措施实施流程。改变原单井措施提出后直接实施,实施完后才进行成本分析考核的模式,在措施实施前先进行效益预判,先算再干,干了再算,杜绝低效无效措施的产生。
优化措施流程:油藏潜力分析提出措施建议—工艺技术配套-单井效益评价—有效的直接实施,无效的复议—地质工艺探讨提效创新工艺技术应用—二次效益评价—有效实施、无效暂停—作业跟踪效果评价,保障投产效果。
完善防砂决策系统,提升常规防砂成功率。建立防砂按分类效益评价标准表,制定了效益评价标准,不同油价下不同防砂工艺,累增油经济极限,指导防砂工艺措施的实施。对达不到增油效益评价标准的井,不实施防砂措施,成功避免了15口井的无效防砂。防砂井次减少了56井次,节约防砂成本2000余万元。
大力推行低成本防膨抑砂,实现低油价下效益开发。防膨抑砂工艺较直斜井机械防砂单井节约费用约12.5万,较水平井机械防砂单井节约费用近25万,可有效降低防砂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实施防膨抑砂工艺37井次,节约防砂费用587万元。
建立经济效益模板,指导稠油热采效益转周。河口稠油以高成本转周措施工作为主,针对不同类型稠油建立薄层稠油和深层特稠油效益评价测算模板,同时结合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做好单井措施效益预判,保证措施的高效运行,实现稠油油藏的提质提效。实施措施单井措施效益评价机制后,单井年增油增加23吨,措施有效率增加0.7%。吨油操作成本油1143元/吨下降到811元/吨。
建立长停井档案管理机制,效益扶停完善井网,盘活老区存量。一是建立长停井档案。包含单井井史、井况、地面配套等详细生产数据,并分析记录停井原因,下步潜力点、预计恢复效果、不同油价下效益评价。通过建档减轻以后大量重复性数据查阅工作量,同时可对不同油价下可恢复井,进行阶段性动态扶停。二是筛选有潜力油水井进行分批分阶段扶停。摸排补孔、压裂、检泵等工作恢复油井94口,增加日油能力143吨,恢复地质储量591万吨,可采储量70.7万吨,恢复水井25口,增加注水能力1730方,水驱储量137.5万吨。
3.4 强化“三率”提升,夯实老区稳产基础
强化“三率”提升,充分调动技术干部的技术创新主动性,精细注采调配,不断提高水驱油藏注采管理水平。共实施水井措施784井次,累增油67700t。
一是坚持油藏动态分析精细化,确保注采井网完善。认真做到日分析、月分析、季分析,精细油藏动态分析,及时完善注采井网,确保井网完整性,有效提高水驱效果。
二是定期梳理停注、欠注井,分类治理,增加有效注水。定期开展水井停注、欠注井分析,通过油藏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应用、地面系配套等多方面原因分析,确定水井停注欠注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治理对策,由易到难,分期分批治理,恢复水驱储量138万吨。
三是精细注采调配,均衡采液强度,促井组整体见效。精细注采调配工作日常化,所、矿互动常态化,做到每日跟踪井组效果,随时与现场结合互动,现场动态变化能够及时反馈到技术人员,切实做到灵活注采调配。
4 实施成果
保障油藏效益开发的常态化精细管理模式,在河口油藏经过一年的实施运行,取得一定的效果,对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确保增量和存量具有长远的经营管理效益。
4.1 经济技术指标完成较好
递减降低:稀油自然递减11.66%,与去年同期对比下降1.21%,稠油综合递减6.53%,与去年同期对比下降1.2个百分点。
油汽比提高:稠油油藏油汽比快速递减趋势得到遏制,稠油油汽0.56,比规划增加0.03,同比增加0.07。
吨油操作成本有效控制:吨油操作成本447.07元/吨,较去年下降12元/吨。
4.2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各项提质提效措施,有效减缓自然递减、综合递减,老井增油1.6942万吨。减少运费、水电费等各项管理投资2900余万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388万元。
参考文献
[1] 王学忠.稠油开采技术进展[J].当代石油石化,2010,18(1):26-29.
[2] 张明禄,刘永波,程林松等.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非等温流入动态模型.石油学报,2004,25(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