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现代交际     2019年03月14日 23:30

提高我国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人才,更好地...

刘子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培养国际化人才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明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定位,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包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外语学习目的;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灵活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化人才 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60-02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把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作为重要内涵,对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不同领域的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国际贸易人才,还需要大量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人文地理的人才。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其中明确了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为推动落实国务院的《决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对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高职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努力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人才。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讨论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外语界的广泛关注。

Byram在1995年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四方面要素:(1)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2)做事的能力;(3)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4)学习的能力。1997年,Byram又增加了一条要素: 对于自己和他人文化的思辨性判断。[2]杨盈和庄恩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3]张红玲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际知识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跨文化环境中,并且在心理上不惧怕,主动、积极、愉快地接受挑战,对不同文化表现出包容和欣赏的态度。”[4]毕继万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组成的必备综合能力。”[5]

尽管不同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的要素观点不一,但是从他们所列的要素中可以归纳出共同的部分,即认知、动机(态度、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面的能力。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可概括为:通过学习积累外国语言、文化、政经、历史地理等知识(认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动机),并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交际方式,在真实的跨文化情境中进行交际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定位

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要素中不难看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高的目标。除开扎实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有特定的文化知识,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具备较好的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6](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中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从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都包含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外研社出版的《知行英语》[7]中,每单元都有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板块,旨在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规则,并附有交际案例,可供学生进行交际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8]中,则每章包含Appreciating Culture Tips(体验文化要点)板块,内容则包括英美文化中代表性的特征,旨在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化差异。

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标,而这个培养应该是基于跨文化意识之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应将跨文化意识的滲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达到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机统一。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外语学习目的

高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令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尤为重要。在高职英语第一课上,教师除了介绍课程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外语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是为了能进行沟通。语言与文化联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学好一门外语,就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并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体会语言学习的乐趣。

2.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意识不是在课堂上通过讲课就可以实现的。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走上了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引进外籍教师、与海外院校合作开发海外游学或交换生项目、海外学历提升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如有外宾来访时,由英语优秀的学生担当志愿者,迎接外宾、带领外宾参观校园、用餐,既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感受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而暑期夏令营、交换生等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更好地感受异国文化和风采。endprint

3.灵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下,教师应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如教材里的对话、案例,或自制微视频等,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及语言使用规则。如学生观看电影《刮痧》后,感悟到了中西方在医学、抚养子女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如教师可拍摄《询问外国人隐私话题》《回应外国人的夸奖》等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际中应避免谈论哪些话题?如何回应外国人的夸奖?课中、课外通过移动平台与外籍专家、教师视音频互动,学生可将知识学以致用。如此,在积累了一定的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教师引导下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并运用到日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

四、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基于跨文化意识之上的,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达到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机统一。可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外语学习目的;通过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灵活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借助高职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契机,为国家培养既通晓外语又熟知外国文化风俗的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是高职英语教学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OL].http://www.tvet.org.cn/.

[2]Coperias M 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J].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9,9(4):242-255.

[3]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毕继万.第二语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1):66-70.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杨治中.知行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8]王海啸.新编实用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specially s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proposed by our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cant be realized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In English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lement and role of cultivating ICC should be clarifie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of cultivation should be explored, which include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develop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pportunities; developing ICC with abundant modern teaching tools and resource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CC); international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責任编辑:于蕾endprint

跨文化 文章 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