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现代交际     2019年03月17日 07:56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张博+李聪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同时也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是想反映笔者家乡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出现的原因以及一些解决对策,因此,笔者以王集乡W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试着给出一些对策,同时也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一个个案,以便于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41-03

一、王集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王集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王集乡大部分年轻人员选择外出打工发家致富,只有很少一部分中青年人留在家乡以“半工半农”[1]为生。由于笔者受所收集资料限制,只能依据数理统计等有关知识,根据太康县2012年的约36万外出务工人员的数据推断出王集乡外出务工人数约为18万人,由此可以看出王集乡是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的地区,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

在综合考虑样本具有的代表性及笔者自身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访谈法对所抽取的两所学校和其中一些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与访谈对象面对面地进行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材料,以保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留守儿童家庭状况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多赚一点钱,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农村经济落后,生活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除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之外,家庭等其他原因也不容忽视。孩子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的大小,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根据笔者访谈所得的资料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从经济来源方面来说,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主要靠种植庄稼获取收入;从年龄方面来说,在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與未留守儿童父母相比来说要年轻一些,年龄大致分布在28至45周岁;从家庭成员数量方面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成员数量大都在4口以上,但留在家里的成员大都是一些老人。

(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情况。即父母两人都外出工作或父母其中一人外出工作。从笔者访谈的结果来看,在所抽查的样本中有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说他们的父母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父母其中一方外出打工。

第二,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地点情况。通过笔者访谈的资料得出:在所调查的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是在省外工作,并且每年回家陪孩子及老人的次数较少,有时一年或几年回去一次。其中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在省内打工,一方面可以在农忙时回家收种庄稼,另一方面可以在城里多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

第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类型情况。根据笔者访谈资料可以得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即长期在外打工和季节性外出打工。

(四)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在进行留守儿童受监护情况研究前,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进行分类时,主要采用了叶敬忠、王伊欢两位教授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和特点》一文中的分类标准,即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监护类型。[2]从笔者访谈的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监护,即隔代监护;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和同辈监护。

无论何种监护方式,在对孩子进行监护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存在一些缺陷,如,在单亲监护的过程中孩子会对父母一方过分产生依赖,而对另一方产生陌生感,最重要的是不能同时得到父母双方的关爱。这说明了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堪忧,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性格内向、自卑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一点。长期的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或无人监护,致使留守儿童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照顾与教育,同时父母也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因此,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内向、自卑。父母很早离开孩子,导致孩子缺少应有的关爱和照料,久而久之孩子拒绝与外人交流,从而性格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与此同时,也会有自卑情绪在心里生根发芽。

(2)具有怨恨父母的心理倾向。当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块享受父爱与母爱时,心理难免会产生羡慕感,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怀抱里撒娇,但残酷的事实让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被留守的命运,因此他们就会对父母产生误解,认为自己的父母无能,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对父母产生怨恨的情绪。

(二)学习所受监督不力

由于留守儿童是处于一种留守状态,父母两人或一人不在身边,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虽然留守儿童身边还有一些监护人,但由于这些人年岁过大或时间有限或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并不能起到应该有的监督效果。当留守儿童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困惑时,在家里又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会进一步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校学习缺少老师的关注。之所以会出现缺少老师的关注问题,是因为正如在上面提到的那样,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大都具有自卑、不喜欢交流等心理问题,因此他们会偏离老师的视线;第二,在家里缺少能够对他们学习进行辅导的监护人。

正如在《李克强与留守儿童父亲通话:你们是国家的功臣》一文中所记述的那样:“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3]endprint

(三)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有着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但在农村,大多父母所受教育有限,与留守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对留守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意识不强,这对留守儿童的将来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给予自己的孩子良好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入学前能够打牢基础,那么对后续的教育来说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留守儿童在前期没有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在接下来的学校教育中就会出现种种不适的现象,从小的方面说会厌学,不服从老师管教,从大的方面说可能行为失范,更甚者出现越轨的行为。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目前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而这种经济结构体制恰恰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断加深的关键。又由于城市学校并不能平等地对待农村孩子,并设有“教育壁垒”,因此会进一步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化。其次,从小的方面来说,在农村地区政府过分注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注重每个村子的经济是否搞了上去,生活是否有所改善,而忽视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将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当成一件紧迫的问题去解决。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或章程以及足够的机构、人员、资金等支持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二)缺乏社会关注

一方面,在农村大多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民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不得不外出打工,从而导致许多儿童留守在家。在笔者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外面打工,大多都是没办法,迫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将孩子留在家里。另一方面,农村周边的环境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影响。农村相比于城市来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城市,孩子在业余时间可以参与少年宫等活动,然而,在农村,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很有限,更会有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娱乐场所,像网吧、歌厅等。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监护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不力,很容易沾染上不良的习惯。

(三)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教育作为一个严谨而系统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配合,同时还需要社会的配合。留守儿童很大一部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变得非常重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白天大多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是他们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表现在师资力量的缺乏,还表现在学校设施落后,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对儿童的培养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并且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法在农村学校依然盛行。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学校老师存在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完全与老师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目标背道而驰。再者说,农村学校在课程方面也比较单一,更没有心理方面的课程,即使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也没办法及时得到解决。对学生的教育完全采取一种精英式教育方法,老师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高度关注,而对那些学生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造成了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两极分化。

(四)家庭教育的失败

家庭教育的失败,主要是父母教育的缺失,这也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让孩子们更能适应学校教育。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两人或一人外出工作,与其他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足够的关爱,在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和个人能力的养成,还比较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惯。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城乡结合,统筹安排。要把留守儿童教育与当地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制定对留守儿童教育有针对性的规章和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再一个就是逐步开放城市公办学校,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其就业所在地入学,逐渐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对自愿到农村及山区支教的老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二)加强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社会作为引导个人成长成才的最大环境与最重要载体,其在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健康成长的作用上也是最不应被忽略的。”[4]近年来,媒体加大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报道力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有许多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改善教育环境与状况。在这些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影响较广的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办的“助福儿童”福利项目以及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正在举办的“神龙宝贝榜样计划”活动等,以志愿活动、公益捐赠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扶。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高等院校在寒暑假期间举办“三支一扶”以及组织学生课余时间以志愿支教等多种活动,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着努力。[5]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要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学校要发挥好其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学校可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个人的成长档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成長的一系列变化。学校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能够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使其得到解决。

第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职教师,时时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设立专职教师虽然会增加学校资金的投入,但是,如果专职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则能及时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就能及时避免意外的发生。

第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为留守儿童普及健康的心理知识,引导留守儿童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动机等,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及时为留守儿童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帮助。

第四,建立家长培训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同时,城市学校应放宽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的标准,取消所谓的借读费等

(四)强化家庭教育

第一,父母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作为父母,应该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明白家庭教育是子女身心健康的关键,要改变利用金钱来弥补孩子所缺失父母关爱的观念。同时,父母要利用节假日等闲暇时间与孩子沟通,密切关注子女身心发展变化。

第二,监护人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便于教导子女。作为监护人,应该在闲暇时间通过读书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多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共同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五、结语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为重点,应该将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提供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1986:284-300.

[2]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

[3]李克强与留守儿童父亲通话:你们是国家的功臣[EB/OL].央广网, 2014-01-28. http://china.cnr.cn/news/201401/t20140128_514759240.shtml.

[4] [5]隋林宁,杜桂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5(3).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儿童 父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