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享受到的“VIP待遇”,何尝不能给一个小小的奶茶铺?
   来源:解放网     2019年04月08日 07:05

摘要:市场主体关心的,是各级政府在当“店小二”的过程中能否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而不是仅仅热络“大客户”,却忽略更多“小散户”。

为星巴克工厂店落地“开绿灯”,被视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而一家小小的奶茶铺,也享受到了“星巴克式”的待遇——今年初,上海一家奶茶铺的经营者通过自主承诺,在申请当天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政府监管从发证前移到了发证后,让企业得以提前一个多月开业。

政府为方便企业而提速审批,此前不乏先例。但在人们印象里,享受“特事特办”的多是大型国企、知名跨国公司等等“大佬”,奶茶铺这样注册资本一般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小微企业,很少能走上“VIP通道”。但这一次食品经营许可后置监管的改革,让小微企业们也尝到了成为“VIP”的甜头。

这是个可喜的讯号,更留下诸多思考。获得食品经营许可,只是构成营商环境要素中很小的一部分。营商环境包含企业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及周围环境和条件,从更大层面看,给予小微企业的“甜头”远还有提升空间。市场主体关心的,是各级政府在当“店小二”的过程中能否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而不是仅仅热络“大客户”,却忽略更多“小散户”。

只把一些企业当作“VIP”特殊对待,这种现象过去不少,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今天,恐怕尤其需要避免。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海私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明显快于其他经济类型;其中,年纳税额低于80万元的小微企业又占有相当比例,包括不少科技型创业企业。

大企业要服务,小企业也要服务,两者并不冲突。企业的活力与价值,并不天然与规模挂钩,也没有谁天生就是“巨头”。今天的“大鳄”,当初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家的。在一个优秀的“店小二”眼里,服务的每一家企业,都是“VIP”。

企业 奶茶 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