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重在“读进去”
   来源:东方网     2019年04月10日 00:40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而2015年这个数字是4.58本;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4月19日《人民日报》)

看这个调查结果,数字阅读高于纸质阅读。有人说,不论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是阅读。这种说法不错。毕竟,时代不同了,纸质阅读是一种传统,除了长知识,还有书香;而微信时代的读屏,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体现时代特色。笔者认为,不论读书还是读屏,重在“读进去”。

有兴趣才会读进去。阅读本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情趣的一种表露。一个人生活快乐与否,取决于业余时间做什么。大凡喜欢读书的人,总是会寻找喜欢的书捧在手里,并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尤其读到心怡的段落、句子和情节,精神会愉悦到极点。只要读上了书,一切不适感觉,顿时烟消云散。这种阅读才是真正的喜欢的主动所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真正读进去的阅读,而不是被动阅读或者给谁看。

读进去的阅读要有所思。不同的人,阅读的目的有所不同。有的人阅读是为了消谴,娱乐,打发时间;有的人阅读是为了应试应考,取得某种资格证;有的人阅读,为了开阔眼界,武装头脑,涵养素质。固然,不能将所有人的阅读目的整齐划一,但真阅读与“假阅读”却有质的区别。有所思的阅读,会在所读的书上将喜欢的句子划上线作上标注,对关键情节在书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样的阅读才会有深的记忆。而“假阅读”则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翻了翻,尤其是读屏的那种,如果缺乏思考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读进去的阅读重在质量。全民阅读逐渐走向深化的今天,应更多关注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长。不能只看纸面数字,也不能以它为业绩。毕竟,每年看10本穿越小说所获得的营养,无法与看1本经典名著相提并论。哪怕人均阅读率少一点,只要读好书,非滥竽充数,则同样值得骄傲。全民阅读要的是有质量的阅读,有质量的阅读,首先要读进去。

纸质 的人 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