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财经CEO朱留锋
18年前的一个秋天,学经济的大四学生朱留锋,在深圳求职时,贸然闯进了尚在创业时期的腾讯,成为腾讯招聘的第一位应届毕业生——第71号员工。“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或许谁也想不到,10多年来,这个年轻人与初创期的腾讯共同成长,朱留锋的命运就此改变。
2015年,在如日中天的企鹅帝国浸淫10多年后,朱留锋转换跑道,从腾讯武汉公司总经理兼大楚网总裁位置离职,联合腾讯另两名同事,联合创办了金融科技公司——灯塔财经信息有限公司(下称灯塔财经)。
走进武汉光谷大道现代世贸中心B座15楼,漂亮的橘红色闯入眼帘。这是灯塔财经办公所在地。不到三年,灯塔财经跻身国内金融科技公司主流阵营:2017年获得5500万元的A轮投资,公司估值也一跃超过5亿元,成为国内当年唯一融资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
成立于2015年股灾前夜的灯塔财经,是怎样度过黑夜、进而逆袭的?近日,人民网走进灯塔财经,与其CEO朱留锋深聊,解秘这家有着深厚腾讯基因的金融科技新贵,探寻其产品逻辑和未来发展方向。
迎战熊市,确定产品方向
人民网:创办金融科技灯塔财经时在资本上得到了什么支持?在创业方向有着怎样的思考?
灯塔财经:2015年3月,灯塔财经获得了3000多万元天使投资,团队自己筹资1000多万,项目开始启动。时值中国股市牛市,团队萌生了做股票小白用户(80后、90后)的想法,积极备战拓荒,计划做一款面向众多中小散户的讲人话、接地气的炒股工具——股票灯塔。当时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都在强调专业性,但对散户来说,过多的专业词汇与图表却不好理解,“产品的使用门槛过高”。简单、智能和易用,这是灯塔财经初创时期对产品的定位。
人民网:创业之初,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灯塔财经:正式着手产品研发之后,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并非来自技术层面,而是团队三分之二的成员都没有炒股经历。最后动员大家都去开户,学炒股。此外,公司还专门请了行业专家,培训员工的专业知识。
公司雄心勃勃地想着,准备借一波资本市场的牛市,大干一场。谁知7月份就迎来了股灾,当时灯塔财经团队的很多成员开户之后,几乎都亏损了。之前自信满满的规划,迎来了当头一棒。
人民网:经过2015年的股灾之后,在产品上做了哪些调整和思考?
灯塔财经:逢此变故,公司团队放稳心态权衡利弊,考虑到国内熊市长、牛市短的股市行情,以及炒股时间长、资历老的股民更能抵御股灾风险,灯塔财经正式确定:服务优质客户,给他们提供建议。
2015年11月,股票灯塔App第一版上线,产品主打“有态度,易读懂”的证券资讯。人工智能机器人每天从市场上筛选出5000条左右的核心资讯,并改写成不超过140字的内容摘要。之后,人工智能会根据历史大数据分析此类资讯对市场的影响状况,为其配上“卖出”“利空”“中性”“利好”“买入”五种态度标签,让用户直接得到解读和指导,助其快速判断。
用简短有态度的股市资讯切入市场,让用户快速对市场做出判断,诞生于熊市的股票灯塔财经,最终在资本市场站稳了脚跟。
打磨产品,深耕人工智能
人民网:相较于国内其他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公司,灯塔财经产品的逻辑和核心竞争力在哪?
灯塔财经:灯塔财经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信息分析的加工深度,以及加工产品更面向c端用户,主打智能这一点。灯塔财经提供的资讯亮点,在于给不同资讯贴上标签,属业内首创。
灯塔财经的团队成员大多来自腾讯,主要是技术人员,坚实的技术支持也为灯塔财经在产品创新上带来了更多可能。2016年9月,灯塔财经团队在股票灯塔APP中推出了国内首款股票金融科技机器人——灯塔表哥。
人民网:国内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着变现困难的窘境。灯塔财经在产品商业化上,做了怎样的突破?
灯塔财经: 公司主推产品——股票灯塔APP,相继开发出两个不同版本,分别为专业版与股市大数据分析版。同时,团队也进一步开发出TV版产品和微信小程序,做到了产品的全平台覆盖。
面向C端,股票灯塔APP已有400万用户,APP基本功能免费,增值功能收费;面向B端,灯塔财经赋能券商和投顾机构,提高了券商在人工智能时代转型的速度和能力。
布局未来,跻身金融科技第一梯队
人民网:与东方财富、同花顺和大智慧这样的已经上市的行业第一梯队领头羊相比,灯塔财经在市场上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
灯塔财经:我们对灯塔财经的定位异常明确,不做投顾产品,主做炒股助手,通过金融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炒股效率。
人民网:2018年及未来,灯塔财经在公司发展上有何规划?
灯塔财经:今年团队自我加压,主要是把产品变现做的更好,用户规模有更大突破,同时在人工智能上做的更超前。
股民的三大主要需求就是行情、资讯和交易。目前团队主要是在行情和资讯上做文章,未来希望进军交易。
(聂平 李艺敏 刘旺喜)
(责编:关喜艳、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