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重”是太极拳的关键所在,看看你掌握了没有
   来源:太极浮屠     2019年04月20日 22:07

拳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走的,所有的后果要有勇气承担。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谁也不敢说哪是最后一道坎。重要的是,面对比你强大的人或事儿,你的心态怎样。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关隘,一切如果皆因你而起,要让它善始善终才是。有些事情天打雷劈也要办,活的可以像个凡人,但心里要永远是一位尊贵的武者。

布重是简称,全称为布重调胯。意思是,欲要布置重心,先要学会调胯。太极拳五大布重方式如下:

1.过桥

有句话,裆走上弧,形如拱桥。这个练法出来的提吊劲是非常不错的,底盘有力结实,竖劲贯通。重心移动过程中,以竖劲为接引,以提纵劲为辅佐。竖劲不是提纵劲,竖劲是保持不变的始终劲,提纵劲有一定的突然性,是瞬间启动的,竖劲是基础,提纵劲是变数。所以,这个技术练出来的太极拳,特别挺拔。

2.溜池

这个技术需要很强的下盘功力,与过桥正好相反,采用底弧位移方式,修炼重点于掖胯藏丹,后填命门。多见于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的忽雷架也有涉及。这个技术可以使丹田力量整合,能够快速练出掤劲。但对于初学者则不建议采用,原因是,非常吃功夫,误差大的话,对腰椎和膝盖有一定影响,一般多见于,有一定基础的人使用。

3.刷缸

欲出肾精,后坐涮缸。这个技术也叫,逆缠胯法。它是一句隐喻,是太极拳非常难练的布重调胯法,很少有人采用,使用低架,裆走后弧。这个东西,有效的激发了肾水,使身体处于亢奋状态,浑圆劲十足,气血充盈。由于强度大,难度颇高,故使用此技之人,已不多见。

4.前沿

前沿调胯法,也叫顺缠胯法。比较多见于杨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功架当中。这种技术,顺遂自然,是较为含蓄温和的练法。这个功法,强度可调,能高能低,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周身相合性,非常显著,是内外三合的经典之作。起,承,开,合全凭自然,颇有一派天然景象。特点是出功较慢,但不易退转。

5.定轴

这个技术,重心布置在中部,称为定轴,意思是,固定轴不动,多见于洪传太极拳和牮结构理论体系当中。这个技术,能获得强大的支撑性能,抛物力也是它的一大特点,整劲尤为突出。强调杠杆发力,横竖劲比较均衡,易上手,出功夫快。步法相对灵活,也讲究腿法的使用。定轴技术采取后开胯布重方式,目的就一个,建立人体杠杆,获得支撑稳定性。看似简单,确是比较强调结构的法门。

综上所述,无论采取哪一种布重调胯技术,都要遵循:掌握要领,避免误差,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体型结构和习惯的技术,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拳术风格。太极拳的技术浩如烟海,是因为几百年间,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不断锤炼它,专研它,使太极拳的理论和功法,日渐丰富,但一个人练成所有功法,是不切实际的。练武的目的,是最终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去提升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路是走不完的,人最重要的是选对了路,并且无怨无悔的走下去。

太极拳 技术 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