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耘:药草缘痴心不改 惠乡邻精准扶贫
   来源:华龙网     2019年04月21日 02:18

4月16日,余茂耘在培养室观察米斛苗生长状况。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55岁的余茂耘是安徽省皖西学院大别山珍稀药用植物培育与产业化中心主任、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2002年,为了保护种源,余茂耘和她的学生们深入大别山腹地探寻几乎濒临绝种的霍山米斛。他们登山攀崖、四处寻索,虽经重重困难却始终不见霍山米斛踪迹。后经多方探访才在大山深处的一老者家求得几株米斛,余茂耘一行百般呵护将这几株幼苗搬回实验室。随即她开始了对霍山米斛种源的保护工作。

2011年8月,余茂耘在金寨县的一处深山建起了保护性生产基地。几年来,她针对霍山米斛特殊的生活习性及野外资源枯竭现状,模拟出霍山米斛原生环境,建立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霍山米斛规模化栽培。

目前,余茂耘和她的基地每年可为山区的农民提供5000余万株霍山米斛和白芨种苗,并在金寨县、金安区建成了霍山米斛标准化组培中心、智能温室驯化大棚和仿野生种植基地,一批山区群众通过种植米斛、白芨,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4月16日,余茂耘(右)在传授白芨授粉技术。2017年7月,余茂耘在六安市裕安区杨公村成立了以种植白芨为主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带动30余户贫困户脱贫。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6日,余茂耘在模拟原生环境米斛育种基地,为学生示范石斛人工授粉。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6日,余茂耘(中)在智能大棚里向学生传授米斛人工授粉技术。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6日,余茂耘(左一)在模拟原生环境米斛育种基地,带领学生上实践课。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6日,余茂耘在无菌培养室观察种苗情况。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6日,余茂耘(前左二)向学生介绍霍山米斛的培育知识。2014年余茂耘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霍山石斛原生品质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从事霍山米斛、大别山白芨等名贵中药材的种苗组培和仿野生种植。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模拟原生环境米斛种植基地内一簇簇盛开的淡黄色米斛花(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17日,六安市金寨县青山米斛基地的群众在清洗米斛苗,准备栽培。2017年余茂耘与金寨县多个乡村合作,帮助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华社发(余咏 摄)

霍山 金寨县 白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