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话器材|说说云摄影和影像即时共享
   来源:人民摄影     2019年04月23日 11:03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盛,人们对于影像即时共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诞生了许多的影像即时共享平台和设备。

如今,在一些大型活动现场,常常能看到一些摄影师在相机旁边安装了一款附件,能够将拍摄的照片即时、快速地传递到云端服务器或者后期编辑平台;后期编辑再快速地对照片进行修饰,然后再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通过各种共享平台供客户浏览,客户几乎能在现场活动进行中就可以即时看到现场的照片,非常便于新闻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图文直播。

这就是现在商业摄影中比较流行的云摄影和影像即时共享系统。从现场摄影师按下快门、照片传输至云端,到云端数码师协同在线修图,只要几分钟,用户在现场用手机扫描摄影师提供的二维码,即可在直播相册中浏览并下载经过筛选和处理好的照片,以最快速度分享传播。这不能不说是影像生产和传播上的效率革命,打破了进入数码影像时代后,由摄影师一人承担拍摄、拷贝、后期和送交客户的低效率模式。

云摄影系统的硬件设备

许多具有Wi-Fi功能的相机其实也具有影像共享功能,同样配备了相应的APP来进行图片浏览。然而,这往往需要通过手机连接相机或者储存卡的Wi-Fi,同时会断开4G移动数据信号。一般需要先将相机里的照片下载到手机里,然后切换到移动数据信号再进行影像的共享,这对于个人少量的影像共享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需要大量即时影像共享的应用场合,显然不能胜任。

以前比较常见的一些云拍摄系统使用手机作为传输工具,现在这种方式仍然被一些摄影机构或者图片商所采用。此云摄影系统有一个能实时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通过这个硬件和拍摄者的相机进行连接。照片拍摄后,先传到手机里,然后通过手机上相应的APP再传输到云端。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手机的数据信号来进行图片传输,不用另外配备数据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因此能降低成本。但显然,这种方式需要拍摄者进行手机端操作和干预,对于瞬息万变的拍摄现场,拍摄者可能会因此错失精彩瞬间。另外,大量的拍摄对于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因为许多手机的数据插口也是充电插口,无法做到充电和数据传输兼顾。因此,这种方案对于拍摄量少的工作或许能够应付,却难以应付大数据量、长时间图片直播的拍摄和传输作业。

现在一些比较先进的云拍摄系统都采用了专门开发的硬件来进行图像传输。这些硬件和手机方案相比,克服了一些先天不足。比如,具有更强大的续航能力,一款云拍摄设备设计单块电池续航能力达36个小时,能连续处理10000张以上的照片或拍摄3个小时的视频,远胜于手机和相机的续航能力。另外,它还设有专门的电池仓,可以快速更换电池,大大加强了续航能力。和手机相比,它还具有图片机内处理功能。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更像是一台小型电脑,摄影师要做的只是按下快门,从压缩图片到上传至云端等一系列后期操作都可以通过它自动完成。

另外,专门开发的硬件设备还提供高容量的数据存储,可对影像数据进行备份,避免在网络传输中断时,造成影像文件丢失等情况。

即时影像系统的网络环境和运用场景

由于拍摄现场网络环境千差万别,对于云摄影系统最大的问题,有时候可能不是“能不能拍到”,而是“能不能传出去”。有些场合可能没有Wi-Fi,有些地方又可能没有4G信号,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云摄影系统能否实现即时影像共享。

现在比较先进的云摄影系统已实现4G全网通,能同时支持2.4G和5.8G的Wi-Fi,并通过使用广域网加速技术来实现“只要网络不断,文件传输就不会中断”的目标,而且采用的异步系统也有别于需要人工介入的传统同步系统,能够根据当前所处的网络环境自动重启传输,或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优先传输体积较小的文件。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只有3G网络就只能传输体积小的图片,当回到Wi-Fi环境中再自动补传体积大的图片。这对于主要需要小图的图文直播和信息发布来说,不会因为网络环境对直播进程产生太大的影响。

为了客户的便利,现在的云摄影系统基本上都基于SaaS系统。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在21世纪开始兴起、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也就是说,客户直接在网络上使用软件,而不用下载和购买,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这对于即时影像共享的应用来说,不仅大大简化了使用流程,更拓展了使用范围。

编辑|王华

影像 系统 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