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引进力度
——五论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
大数据时代,数在转,云在算,背后需要人在干。大数据产业亟需复合型人才,相关从业人员要拥有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学科知识储备。只有人才兴旺,大数据产业发展才拥有“源头活水”。
2017年数博会发布的《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依旧稀缺,尤其数据分析、系统研发等技术类人才更甚。报告还显示,大数据人才还存在地域供需不均衡、学历层次错位明显、预期薪资与市场脱节等问题。
作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试验田”,贵州逐渐从互联网“洼地”到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高地”,但大数据人才资源匮乏依然是困扰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其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打造“智力收割机”。
图为贵安新区“六朵云”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税务信用云”
人才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其产业生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明确思路选好大数据人才。切实解决“聚才”问题,应明确所需人才的概念、层次和底数,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服务导向,从提高人才待遇、实施奖励政策等多方面打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同时,留人不能只靠一锤子给安家费、科研经费,关键是如何拴住人才的心。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做长久,为大数据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利化服务。
做优平台育好大数据人才。切实解决“育才”问题,应明确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做优企业平台、做精实践平台。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培养大数据人才,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对于开展大数据项目研究的高校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并鼓励其与大数据企业合作,促进校企之间、行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实现产、学、研、创良性互动发展,“订单式”培养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产品研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推广领域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满足各个行业的大数据用人需求和缓解贵州大数据人才不足的现状。
强化保障用好大数据人才。切实解决“惜才”问题,应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支持大数据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和急需人才,鼓励企业引进培养领军人才团队、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智力、建立荐才引才激励制度等,使大数据产业各版块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执笔/李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