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迈阿密的MU2制作公司被客户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你们的变形镜头在不同机器上看起来都有什么不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用RED Weapon和ARRI Alexa Mini对五款变形镜头—Cineonvision/JDC, Angenieux安琴Optimo, Kowa Prominar, Cooke库克, Vantage Hawk霍克 C系列和Vantage Hawk V-Lite系列。
MU2的Martin Ubilluz和Oscar Ubilluz兄弟
这并非是一次完全“科学客观”的测试,而是直观地展现镜头间的区别。当然,没有哪一款变形镜头是“最好的”,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审美品味,所以,它们间的不同不能定义好坏。但不管怎样,差别再大,不可否认的,变形镜头搭配现代高清锐利的摄影机,乃是锦上添花。如何定义变形镜头的风格
经典的变形镜头风格包括以下特征:
· 画面横向拉伸后获得2.40的宽画幅
· 画面边缘的失焦现象
· 有些镜头对比度相对较低
· 椭圆形焦外散景(Bokeh)
· 同焦距下比球面镜头更广的视场角,同理同样视场角下更浅的景深
· 横条光晕
· 更明显的高光衰减
· 镜头呼吸效应
· 桶形/枕形畸变
变形镜头可以通过减小其光孔以减弱这些特征,事实上,很多新出来的变形镜头正在一点点的抹去这些很多摄影师认为是变形镜头的魅力。变形镜头刚问世的时候是为了充分利用4:3画幅胶片面积从而获得最大分辨率,而现在使用变形镜头更多的是冲着它的视觉风格。
因为Panavision潘娜维申只从自己租赁,在迈阿密很少见,这次很遗憾没有能够测试到让人垂涎的变形镜头。比较步骤
为了让这次对比测试保持简短,每组镜头我们只选择了四个焦距,从较长用的长焦开始,再到广角。视频最后会有超广角24mm和28mm的测试画面。每个焦距包含以下四个镜头画面:
· 镜头一:静态画面无镜头运动,观察散景,对焦,上下失焦和畸变
· 镜头二:左右摇,观察画面边缘的锐度,光线衰减和由运动造成的变形
· 镜头三:推拉焦点
· 镜头四:光晕光斑
这次测试用到了两款当下最高端而且流行的ARRI Alexa Mini和RED Weapon大武器,Alexa用了传感器4:3的区域,几乎是整个传感器的大小,使得2x倍变形镜头能充分利用其感光单元,达到最佳分辨率,最后2.66:1的原始画面左右剪裁后获得2.40:1的宽荧幕画面;而RED Weapon会对变形镜头的画面进行剪裁。摄影机参数
这不是一次摄影机对比测试,而是为了展现剪裁和不剪裁画面的区别,为今后拍摄能作出更准确的选择。而且,不同分辨率和传感器会有不同的光晕,变形镜头又以光晕出名,所以何不一起测试了呢。
我们没有做调色,只是通过色卡进行了白平衡校准。虽然有些镜头的低对比度会对颜色有影响,但不要过于在意色彩上的差别。
同时,Alexa Mini上ISO 800的亮度相当于Weapon上的ISO 1600,所以我们直接将Weapon的感光度调成1600而不是调整灯光从而简化测试流程。我们也没有因此更改Weapon的快门速度,因为这会影响动态画面部分的测试。
Alexa Mini测试参数
• 机身: Alexa Mini
• 编码: ProRes 4444
• Gamma: Log C
• 捕捉像素: 2944 x 2160 (实际2880 x2160,由于ProRes的编码优化,最后画面会多出一些黑像素)
• ISO: 800 (用安琴Optimo时1600 ISO )
• 快门角度: 180
• 帧率: 23.976
• 光孔: 2.8
• LUT: ARRI标准LogC转Rec.709
• 最终画面剪裁至2.39:1
RED Weapon测试参数
• 机身: RED Weapon碳纤维版
• 编码: .R3D
• 压缩率: 7:1
• 捕捉分辨率: 3792 x 3160
• ISO: 1600 (用安琴Optimo时 3200 ISO)
• 快门角度: 180
• 帧率: 23.976
• 光孔: 2.8
• REDWideGamutRGB色彩空间
• Gamma: Log3g10
• LUT: Rec.709
Cineovision / JDC
• 24mm T1.4
• 35mm T1.4
• 40mm T1.6
• 50mm T1.4
• 85mm T1.6
Cineovision, JDC和XTAL镜头都是由同一家日本公司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制造的,镜头最后配上不同的外壳包装成不同的品牌。镜头前端半圆柱变形镜片都是来自日本,而末端球面镜片来自其他不同的镜头—佳能K35,Zeiss Standard,Zeiss Super Speeds,CookePanchro,佳能FD或者奥林巴斯的镜头。
我们用的除了24mm的是用佳能FD的以及40mm的那支来自奥林巴斯,其他镜头的球面镜片都来自Zeiss Super Speeds。它们基本有着相同的look(画面特征)。这个系列的镜头重量不一,24mm和35mm需要支架,而40mm和50mm又非常小巧。
画面分析
非常明显的被拉长的独特椭圆形散景;
低对比度;
非常容易产生长条形的光晕;
边缘失焦现象(35mm上左右边缘的失焦更多一点)和焦外过渡;
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
变焦点时呼吸效应明显;
光孔全开时画面锐度较低,但T2.0以上有改进,T2.8以上就非常锐了
评语
非常棒的一组变形镜头,有着一股印象派变形镜头的look,经典的变形镜头特征全部囊括。画面锐利,但有的地方柔和得又恰到好处;人脸拍出来很漂亮;很容易产生光晕。
安琴Optimo变形变焦镜头
• 30-72mm As2 T4 (测试的焦距35mm, 50mm, 72mm)
法国制造的这款安琴变形镜头属于是新生代,它的变形光学元件在镜头的末端,T4最大光圈相对较小。但重量出乎意料的轻。2x变形挤压比,机械构造精良,焦点行程长。
画面分析
光孔全开时所有焦段画面都非常锐利;
高对比度;
基本没有光晕;
所有焦段都有向内的枕形畸变;
基本没有椭圆形散景;
边缘貌似有些光损失;
变焦点时没有呼吸效应
评语
在我们看来,这款镜头基本没有任何变形镜头的特征,唯一留存的就是2x的挤压比形成宽荧幕画幅。可以说,这镜头让我们对变形镜头生无可恋。。
Kowa Prominar Anamorphic 35 BS
• 32mm T2.3 (搭配0.8倍广角转换头)
• 40mm T2.3
• 50mm T2.3
• 75mm T2.8
• 100mm T2.8
Kowa 变形镜头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于日本,改造自Kowa的球面镜头。它们是市面上最轻的变形镜头之一,重量只有2-3磅(0.9-1.4千克)。焦点行程相对较短。2x变形光学元件在镜头前端。
画面分析
镜头本身颜色偏暖,横条光晕也呈暖色;
光孔全开时画面锐利;
拉长的散景;
画面边缘失焦和焦外过渡;
变焦点时有明显呼吸效应;
32mm和40mm在左右摇的时候,画面左右两边会呈现挤压状;
32mm和40mm有桶形畸变;
个别镜头2x挤压并不完全精确;
人脸看起来很平滑;
评语
散景很漂亮,人脸看起来也很光滑动人;画面有着不错的暖暖的感觉;小巧的体积算是给平衡仪和斯坦尼康带去了不少帮助。40mm上两边的变形有些奇怪,所以这个镜头尽量避免左右的晃动;不过,由于Weapon的剪裁,这个现象没有在Alexa Mini上来的明显。
Cooke 变形镜头/i
• 32mm T2.3
• 40mm T2.3
• 50mm T2.3
• 75mm T2.3
• 100mm T2.3
英国制造的库克变形镜头算是非常现代的一款镜头,变形光学元件在镜头的前端。机械构造极佳,和库克其他镜头一样,焦点行程很长。这款镜头搭载库克的“i”技术,能记录镜头对焦距离、光孔和景深读数。重量大概在6-7磅(2.7-3.2千克),算是比较重,但并不需要支架。
画面分析
光孔全开时很锐利;
画面对比度高,和球面镜头相似;
边缘失焦和焦外过渡;
呼吸效应明显;
没有横条光晕;
散景并不一直是椭圆形,有时呈现矩形,每个焦距和对焦距离的散景也不尽相同;
从广角到50mm呈现反常的枕形畸变
评语
这款镜头在需要很高对比度和锐度时再合适不过。变形镜头的特征相对较轻,所以不会吓着不敢尝试的客户。向内的枕形畸变很反常而且不好看。镜头失去了一些经典的特征,但我们并不介意不一的散景,毕竟镜无完镜。我们很喜欢画面边缘的失焦效果。
Vantage Hawk C系列
• 35mm T2.2
• 50mm T2.2
• 75mm T2.3
• 100mm T3
这个系列是德国Vantage在八九十年代制造的第一款变形镜头,基于Lomo变形镜头的设计。35mm是专为印度而设计的。这些镜头非常重,需要支架支撑,除了50mm(虽然50mm自带支架,但我们发现并用不着)。变焦点时镜筒会旋转和伸缩,所以卡嵌式遮光斗就不能用了。镜头上的锯齿也会随着前后移动,所以需要加宽的跟焦锯齿才能保证顺畅对焦。除此以外,其机械构造和外壳都很不错。
市面上很多声称是C系列的镜头实际是Lomo改造的而不是原厂的,这点需要注意。
画面分析
对比度比老的变形镜头要更高;
广角,比如35mm的向外桶形畸变比测试的其他款镜头要略明显一些;
所有焦距都有很明显的焦外过渡和边缘失焦;
准确的2x挤压比例;
经典漂亮的光晕,不过100mm的横条光晕不明显;
比全开稍小的光圈下画面非常锐利,35mm要T3或更小才能获得较高的锐度;
有较明显的呼吸效应
评语
Vantage Hawk C系列融合新老变形镜头的特点,光孔全开下锐度也能接受。对比度很高。边缘失焦和焦外过渡在所有焦距都有体现,35mm上更明显。对焦锯齿和镜筒的旋转会造成不便。
Vantage Hawk V-Lite系列
•28mm T2.2
• 35mm T2.2
• 55mm T2.2
• 80mm T2.2
• 110mm T3
Hawk V-Lite系列是由德国Vantage一手研发的新一代变形镜头,重量很轻,只有4-6磅(1.8-2.7千克)。镜体、刻纹、PL卡口和机械构造都是一流的。
画面分析
对比度高,色彩还原好,整体明显偏冷;
上下边缘失焦;
光孔全开时锐度高;
焦外高光在特定焦距下呈蚕豆状;
轻微的垂直光晕;
较明显的呼吸效应;
向外桶形畸变;
55mm对着高光时会出现镜内反射,在画面上呈现光斑或者鬼影
评语
对比度高,光孔全开下依然优异。我们很喜欢上下边缘的失焦现象,更像是经典的变形镜头,但光晕要少。新老完美的融合,现代的身躯加上复古的韵味。但让我们想不通的是,如此高端昂贵的镜头,居然会出现镜内反射,所以在拍高光或者窗户的时候会有挑战。
总体来看,除了安琴Optimo,所有镜头都有较明显的呼吸效应和边缘失焦。光晕和散景不尽相同。而且,虽然光孔设的都是一样的,但有的镜头看上去要亮些而有的要暗些。
测试中的失误与改进
每个焦距间的构图并不完全一致,但Weapon的剪裁还是能轻松看出的。由于白平衡的缘故,我们使用的手电筒的色温和其它灯具的色温不匹配,造成手电筒的光要蓝很多。
我们想指出的是,Kowa变形镜头的光晕要比视频里看起来还要暖。Hawk V-Lite的测试是另外一天拍的,期间模特漂了头发,所以她头发的颜色会看起来不同。RED拍摄的有些镜头由于人为失误没有准确对焦,Alexa的视频更准确。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不代表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