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支付扫码新规才实施,就被这位大佬在博鳌论坛上怼了?
   来源:科技圈子     2019年05月06日 02:53

行去年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下文简称规范)通知,对扫码支付明确提出了监管规范要求,新规从4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其中要求扫描静态条码支付单日将不能超过500元。

但新规执行才一周,就直接被大佬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给怼了。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接受采访时,对此前引起争议的扫码支付限额提出了意见。他认为,这类规定并不恰当,金融监管机构应该研究金融科技工具,尤其要研究老百姓为什么喜欢。

吴晓求表示,金融监管机构不应该把移动支付等创新的金融工具逼回传统的监管体系中,一定要研究老百姓为什么喜欢。“500块一天(的额度限制),这吃两顿饭就超过了,我不认为这些规定是恰当的。”

可相比大佬的意见,最让央妈头痛的却是,作为牢牢保持移动支付市场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对新规的态度和执行。

支付宝直接表态由于线下商户范围广、数量多,系统升级改造也需要保证稳定运行,目前支付宝正在稳步推进中,也就是目前的支付宝静态条码扫码支付暂不受500元的限制。

微信支付方面则表示已通过技术手段,在用户进行静态扫码时,设立500元的分界线,超过500元系统会自动生成动态码,并出现识别确认页面,在用户授权同意后,即可完成支付。微信支付方式的调整一经出台,纷纷被看好,看好的理由便是此举在兼顾合规与用户体验方面做出的积极解决方案,可真的是兼顾合规吗?

第一、用户通过微信扫描静态条码后自主识别的动态条码和央行规定的500元以上限额的动态条码在性质上是否一致?

第二、微信对扫描静态条码支付超过500元的商户,资质如何界定,直接转换成动态条码,是否又符合新规对于小微商户交易限额的要求?

第三、不法分子替换商户的静态条码,消费者超过500元的扫码交易,通过识别微信生成的动态条码进行支付后,资金将会直接流入不法分子的账户,虽然会有支付对象的信息显示,但消费者又将如何辨识,因为绝大使用静态条码的小微商户都是以个人信息进行收款。

央妈推行新规的本意是为了进一步保障移动支付用户的资金安全,因为相较于动态条码而言,静态条码更易被篡改或变造,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支付风险层出不穷,新规的执行,将会直接对各种移动支付欺诈行为进行限制,并以此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而微信支付的应对,不仅曲解了央妈监管的本意,对降低静态扫码支付风险并无任何帮助,甚至可以说为不法分子超过500元的大额扫码欺诈交易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便利。

上有大佬直接开怼,下有支付机构阳奉阴违,尽管央妈在制定新规之初,对市场阻力有过预估,甚至拉上不少支付机构和大佬站台,不遗余力的造势和宣传,但真到了执行的时候,新规绝非一纸通知下发就可以让那些带着互联网不安基因,沉浸于市场多年,早已沾染一身江湖气的支付巨头们乖乖做回好孩子那么简单,毕竟利益那块肥肉吃下肚容易,吐出来可就难了,新规执行之路并非坦途,接下来,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而言,只需静静等待,看央妈如何应对吧?

条码 新规 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