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操作!软件识别熊孩子 能自动阻止手机访问购物、通讯软件
   来源:人民网     2019年05月11日 06:35

如何防范孩子偷玩手机或是沉迷手游?这是不少家长的育儿难题。记者6日从浙江大学获悉,浙江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算法软件,可以识别出使用手机的“熊孩子”,并自动阻止手机访问购物软件、通讯软件以及儿童不宜的网站。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智能系统安全实验室教授徐文渊介绍,中美团队联合研发出的这种可用于移动设备的算法软件,能够通过测量手指按压的表面积、手指施加的压力和滑动长度等度量数据,分辨出用户是成人还是儿童。

相关新闻

“熊孩子”偷花万元买“角色” 民警协调游戏公司退回钱款

13岁孩子偷偷用母亲手机给自己的游戏账号充值1万多,母亲报警后,经民警帮助,游戏公司将充值款退回。

孩子妈妈报警时并不知道钱是怎么没的。3月7日,陈女士到通州公安分局牛堡屯派出所报警,说银行卡里一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

民警让她先去调取近几个月的交易记录。这份记录显示,自2017年11月以来,卡上有十几笔共计一万余元消费,都是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转给了深圳一家游戏公司。据陈女士讲,她生活简朴,和丈夫一起卖菜,带着两个孩子生活。为方便生意,也开通了手机扫码收款功能,收到的钱都由13岁的大儿子帮他们转到银行卡内。“我儿子喜欢玩手机游戏,他也知道手机微信支付密码。”陈女士说。

民警得出了分析结果:可能是她的大儿子转走了钱款。陈女士完全不信:孩子才13岁,怎么可能会干出这种事情。在派出所,孩子很快承认钱被他转走用来买游戏装备了。他为了在虚拟游戏中更加强大,不断充值购买角色和皮肤。自己的零用钱用光后,又偷偷地用陈女士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充值,而关于银行卡的提醒短信,也被孩子偷偷删除了。

陈女士爆发了。民警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联系游戏公司,看能否通过协商退回钱款。很快,民警帮助联系了游戏公司客服,详细说明了事情原委。经过与游戏公司沟通,对方回复可以退款,但需要事主提供一系列的材料,来证明玩家为未成年人。最终,经过民警帮助协调,3月26日,陈女士收到了游戏公司的退款。

民警提示,家长们平时除了加强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也要多重视自己的手机支付安全,不要将绑定银行卡的手机交给孩子玩耍,支付时谨慎使用“免密支付”。

孩子 民警 陈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