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垄断的滴滴和分众
   来源:解读商业圈     2019年05月19日 02:56

4月1日网传滴滴与美团打车合并。当然这种时间点的消息稍有智商的人都会明白不过是愚人节的障眼法。大概鏖战了三个月,双方都想在这么个周末好好休息一下吧。

4月3日一早,携程宣布旗下携程专车正式拿到“网约车牌照”。网约车大战阵营继高德入局后再添一员。我们不禁要问:“滴滴霸主地位,大势将去了吗?”

电梯媒体最近也热闹非凡。新晋黑马新潮传媒上周高调宣布“被迫还击”,全面开战分众传媒。无独有偶,当天分众股价下跌很深,也算是市场对于新潮作为分众挑战者的认可。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值得来分析一下。作为行业垄断者,我们不断看到诸如滴滴、分众、星巴克之类的品牌被后来者发起挑战,但却少有看到有人挑战微信、淘宝!

为什么挑战微信、淘宝很难?而挑战滴滴、分众比较容易?

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微信、淘宝这样的互联网产品,属于网络协同效应很高的模式,这样的产品中,关系链复杂,多方协作的难度都相当大。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模式下产品的护城河很深。然而,这样的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获取用户的成本接近于零(至少在那个年代,互联网流量成本极低),所以这样的行业几乎都能赢家通吃!

再来看滴滴和分众这样的行业,其本质更多的是打规模经济。想要更多交易量,就只能向规模要效益,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车辆、投入更多的电梯资源,但是,因为这些服务的单位效率无法短期内提升,因此获取用户的成本并不会趋于零。他们的网络协同效应也就不强,进入门槛远比挑战微信来得容易,所以不断有人来挑战滴滴和分众,并且取得成功也相对容易的多。

用户和流量都是趋利的,产业也需要更多网络协同效应来提升效率和利润,市场自然也就不会允许垄断的长期存在,互联网时代下依靠资源堆积的护城河不是真正的护城河。一旦资本、资源囤积到一定规模,群雄揭竿而起,攻城略地,受益的始终还是市场,从消费者到产业链上下游。

其实很庆幸我们生在这个大时代,新技术和新思维的蓬勃发展让任何创业和变革都成为可能,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个急速发展和完善的时期。从产业角度,既使现在没有美团挑战滴滴、新潮挑战分众,以后也会有新的挑战者站出来,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再见,垄断的滴滴”,“再见,垄断的分众”……

分众 互联网 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