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中心成立五十周年专刊 编者按
   来源:太空梦想     2019年05月21日 11:03

风雨回眸,砥砺前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震惊世界。接踵而来的,是人类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太空行走,首次太空交会对接,首次载人登月……

面对茫茫宇宙,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没有选择沉默。1968年,随着“曙光”计划的启动,宇宙医学及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前身)成立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五十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从无到有,辗转前行。至今,中心建立了国家级、总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荣获国家级等重大科技进步奖50余项,逐渐发展成为继俄罗斯加加林中心、美国约翰逊中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员中心。

五十载峥嵘岁月稠。从“曙光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中心几代航天人创立发展了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确保航天员“安全、健康、高效”为工作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技术体系,研制了以“飞天”舱外服为代表的高质量飞行产品,圆满完成了包括6次载人飞行任务在内的14次飞行任务。

从这里走向太空。

每一次出征,凝聚着奋斗与拼搏;

每一次归来,镌刻着光荣与梦想。

难以忘记,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成功首飞,这一壮举以不亚于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冲击力震撼了全世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空前高涨。

难以忘记,费俊龙和聂海胜乘神舟六号再度飞天,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飞得更高更远。

难以忘记,第一次太空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一大步;

难以忘记,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刘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环”,标志着我国成功叩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太空中也迎来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

难以忘记,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太空女教师,向全国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

难以忘记,第一次中长期在轨驻留,景海鹏、陈冬太空飞行33天,为后续建设中国空间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回眸这段历史,想念那些为祖国航天事业艰苦创业、为后人搭起平台的老前辈和与我们共同战斗的同辈们,重温他们热爱航天事业,辛勤耕耘、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

五十年,一幅迤逦多姿的飞天长卷;

五十年,一座巍峨不朽的太空丰碑。

“五十而知天命”,飞天,正是时代赋予中心的光辉使命。

50年前,我们从起点出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又一段逐梦之旅。年至知命的航天员中心,必将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继续紧密融进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洪流,培育更多优秀的飞天骄子和航天人才,开展更多基础性、前瞻性的探索。

飞天 航天员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