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中国人:熊晓鸽回怼选手:说我们不懂孕妇对我们是一种侮辱!
   来源:王雷     2019年05月28日 18:53

副标题:浅谈创业之真正的商业创新共有三种

非常感谢《合伙中国人》节目给我这样一个创业者带来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徐小平、熊晓鸽、姚劲波、周鸿祎、龙宇等五位老师对众多创业者的点评我看过很多期,但之前都没有真正领悟作为天使投资人他(她)们真正的思想内涵。

有一期节目一个27岁的美国高学历海归向他们兜售一款并非刚需的“手机版的胎儿心跳发声器”,创业选手硬是任性的认为这是一个市场刚需,还要走医疗认证路线,而评委老师们则认为这并非刚需,卖一个心跳的创意到是可以尝试,可这位并没有太多市场经验的有些任性的选手并没有看出投资人其实是在给合作的机会,只是需要换一种务实的思路去经营而已,这位创业者固执的认为这就是一个“刚需”,能解决很多问题,当姚劲波老师反问:你刚才说国内的年胎儿死亡率达到千分之八,你的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选手语塞了。

选手又搬出之前的众筹成功历史,报出首轮1.3亿的项目估值,姚劲波果断回怼:还400万2%,以前是别人傻,你当我们也是傻瓜吗?创业选手哑口无言,当几位男导师都表示了拒绝后,选手把希望寄托在唯一女性导师龙宇身上,创业选手又犯了一个错误,当场暗示男性导师不懂女性和孕妇且没有爱心,且美言讨好唯一一位尚没有做出决定的女导师龙宇:只有您才真的懂,这下男导师们炸锅了,徐小平熊晓鸽回怼:你刚才的评论可能对我们是一个侮辱,最终龙宇也没有成为这个固执的“脑梗型”创业者的救命稻草,婉拒了投资这个项目,坚称绝没有勉强创业者去做玩具,她不会投这个项目。

虽然没有真正明说,其实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看得出来导师们还是给足了选手面子,一个明明没有刚需的项目,选手硬是要造一个刚需出来,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所谓市场的规律最基本的商业原则是“供需”,没有需求何必提供呢?一个粉丝都发表评论,花一百块买个听诊器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花一两千元买一个不实用的“心跳贴”?

显然这个选手没有什么市场经验,更没有什么人生阅历,能去美国读书,家庭条件肯定不差,这样的良好家庭条件估计是缺了不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项目确实没有刚需不靠谱,导师们婉言指出,选手不但不明就理且不懂的人情世故,一旦遭遇初次拒绝就马上翻脸反唇相讥,似乎不怎么懂得营销哲学和人情世故,看得出来选手确实是属于遇到点小挫折就立马变天的情绪弱者,想到这里,我心里面浮出几个问题:

如果是我,我怎么看这样的局面?我的项目如果确实没有刚需,我会去这样的殿堂级节目融资吗?会顺利通过筛选吗?

如果是我,我会不会反思项目的问题,而不是回避和发怒,如果真的没有刚需,可以考虑做“副需”啊,导师们没有明说,但我听出来了,所谓“副需”是指的是副需求,可有可无的,但也是一门生意,如何做市场看营销方法,例如卖一只水杯,两块钱的水杯可以盛水,四十块钱的茶杯也可以盛水,消费者买个塑料水杯的代价最少两块钱,这两块钱的水杯就是刚需,而四十块钱的茶杯就像副需,副需虽然不是刚需,但也会需求,也是一门生意,但这个创业选手显然不懂导师们的真意。

如果是我,我怎么面对这样的失败?

我认为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至少我在首次被拒后不会愚蠢的客观的回怼导师,可以迂回嘛,基本的营销哲学也不懂了吗?这样的人创业的社会贡献我认为只剩下提供了几个就业岗位了。他根本就不懂的见到这样级别的天使投资人的价值,不客气的说,这样的创业者根本就没有格局意识,我认为这样的创业者不能代表真正有大格局真知灼见创业者的思想境界,看他的表现我认为这个创业者连基本的商业模式和真正的商业创新都没有搞懂就莽莽撞撞的开始创业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商业创新呢?

哈佛讲师吴大友老师曾经向我们传导了非常专业的观点,真正的商业创新是基于基本市场需求下的创新商业行为,基于这个观点我通过创业实践也认真总结了真正的商业创新的几种模式,归纳下来总计有三种,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分别是:

1、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科学技术的创新,简称技术创新,比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简称模式创新,比如新文创、新社交、020对向模式下的新跨境电商等。

3、市场需求导向下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的创新,简称技术加模式创新,比如主做即时流量平台的今日头条就是这一类,头条的算法就是技术类创新了,战略上结合和拥抱主流自媒体人就是一种战略上的模式创新,二者结合成就了今日的今日头条!

上述三种商业创新我认为才是真正的创新,创业导师们的商业创新意识是很强的,肯定超过一般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能力通常比我们创业者都要强,我们创业者不能做自嗨型创业者,创业者需要理性的分析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不易,且创且珍惜!

创业者 选手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