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创造多个世界前三,无愧中国制造!
   来源:小乐乐精选     2019年05月29日 12:23

最近,我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消息,确定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将在4月1日前后,在无控情况下再入大气层。这也标志着试验了多项关键技术的我国第一代空间站,即将上演最后的“谢幕演出”。然而对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针对“天宫一号”的“无控”发表了各种奇怪的言论,认为这实在是太丢人了。然而正相反,在我眼里“天宫一号”却无愧“中国制造”这个响亮而自豪的说法,这是为何呢?

“天宫一号”创造了多个历史:在美苏后第三个发射空间站,第三个验证空间站的无人对接、地面控制对接、航天员手动和自动对接等多项技术,可以说我们又一次成为了“一般一般,世界第三”的实践者。而再想起这句顺口溜的后面的“老大车祸,老二偏瘫”,对应着未来各国的空间站计划来看的话。说不定未来真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太空上只有中国有空间站的局面。

那么“天宫一号”失效丢人吗?稍微懂点设计的人都知道,一般设计一个东西,都会流出足够的设计余量,以确保在设计试用期内,这个物件不会损坏。而“天宫一号”这次,则是不仅安全的度过了两年的任务期,还超期服役了两年。这就像目前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好奇”号一样,如果它哪天突然嗝屁了,我们也只会称赞它“永远好奇”。可为啥到了我国这里,这种超期服役后的失效却变成了“丢人”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就算是“天宫一号”失效了,其实也不吓人。毕竟跟踪空间站这样一个体积的物体还是很轻松的,图上这张就是目前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影像,是不是非常的清楚?想想冷战各个大国间探测飞出大气层的洲际导弹都能留出十几分钟的预警时间,监测一个顺着惯性在飞行的空间站难度也不是很大。

而从重量上来看,重约8.5吨的“天宫一号”实际上重量和曾经给其送货的“天舟一号”相当,比正在进行国际空间站送货任务的进步号、欧洲的ATV货运飞船和日本的HTV货运飞船都要轻。以上那些货运飞船返回地球的路数也就是有控制的在大气层中烧毁,“天宫一号”多的情况也就是“无控”,这可以说是安全性相当高了。所以总结来说,劳苦功高的“天宫一号”这样谢幕,虽然称不上十成的完美,但打个7、8分肯定是够级别的,为啥还有人对此不满意呢?

天宫 空间站 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