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您的人伤您最深,不了解大数据杀熟,您会是下个价格歧视对象
   来源:科技吉普     2019年06月03日 02:33

最近微博用户吐槽一件我们经常接触却又陌生的事件:大数据下的杀熟。发现对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产品服务,两台不同的手机上显示不同的价格,而会针对老用户选择性提价。

滴滴出行也被用户爆料存在该行为,虽然后来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布公开信称: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至于有没有杀熟,用过的用户都心里清楚,吉普就不在这里辩论什么了。

大数据下催生的恶

近几年,「大数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一词,甭管是谁都会大谈特谈。我们的消费情况、收货住址情况等等形成海量数据,分析重组这些数据,我们身上就被无形的标上了各类标签,通过这些标签,企业、商家可以通过筛选标签选择他们想要的用户,然后在进行广告投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致营销,朋友圈的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大数据还没出来之前,我们买东西会因为不懂而上当吃亏,因为不懂不熟花了更多的钱。在大数据出来后,我们却因为「更懂」而被这些企业进行了杀熟,专挑会员,专挑常用用户下手,一定的抬高售价,如果我们不去对比,还可能发现不了这些信息,这点在各类生活(电影、旅游、住店等)APP可见,这些不是吉普瞎说,已经有记者做了测试。抛开网络,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那就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了拉新不惜各种优惠,而老用户舍不得老号码,只得含泪吞。

虽然精准的营销,会让企业、用户更能接受,到头来却为了更多蝇头小利而进行杀熟,却是最懂您的人伤您最深。

「杀熟」的源头由来已久

早在2000年的时候,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就小范围尝试了价格歧视的定价手段。同样的 DVD 碟片,如果你是新用户,价格是 22 美元,而如果你是一名被认为有购买意愿的老用户,价格就会动态调整到 26 美元。但这个价格歧视行为被用户发现后举报,亚马逊很快下线了这一尝试。

只是我们没想到以前阳光灿烂的互联网企业,也变得如此刻薄逐利。我们是否有办法去阻止此类事件发生吗?除非我们不用了,如果我们还要使用这些企业APP,我们除了发现、投诉、曝光外别无他法,而我们只有等待国家政府的出手。

吉普 用户 数据